来自参考消息的报道:上半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6%。而此前,也就是在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却分别下降到20.1/10万和8.1%,比2000年分别下降62.1%和74.8%。这个在医疗水平全面提高,生育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的情况,为何发生了这种逆转?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这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很多高龄妈妈拼生二孩这个关键因素分不开!
医学上将孕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的称之为高龄。高龄孕产妇怀孕生子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包括生殖系统经历的感染机会多,不仅面临难受孕、易流产的困难,而且妊娠期的高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也增加,加大了孕产妇的死亡风险。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上是五十年代末期和整个六、七十年代接近三个年代出生的人(前后50年)基本上都受到这个政策的影响,城市人口只能生一胎,农村人口可以生二胎(第一胎是女孩的话)。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客观上带来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总量增速回落,加速了存量人口快速致富,但是,在今天,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也是明显的,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我国快速进入老年社会,人口红利快速丧失,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全面二胎政策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如何统筹兼顾眼前发展与民族长期存续中的一种妥协。
一胎化给家庭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觑。为此,当放开全面二胎后,尽管有很多适龄女子很在犹豫不决,但是,一些高龄妈妈却在反复权衡中,做出冒险的选择——抓住年龄上的末班车。这种勇气的确可嘉。但是,你真的准备好了吗?这种准备包括方方面面的知识、条件上的准备,有的则是更多依托社会资源,比如孕期检查、保障,生育医疗保障等等,实际上无论是自身还是社会保障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仅在医疗保障上,报道就称:医学界人士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加剧妇产医疗资源供求失衡。而国家卫计委日前在一次专门会议上,分析了目前妇幼健康服务面临的挑战,指出“生育需求快速增长,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孕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并提出在“十三五”(2016至2020年)期间新增8.9万张产科床位,新增14万名产科护士和助产士。不过,远水难救近火。
固然孕育生命是崇高的选项,是生命的自然延续,但是,孕育生命不能以付出生命为代价!人类社会是在规则中前行的,当一种规则已经形成了固有的、难以逆转的大趋势之后,人们也只有跟随大趋势才不会碰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自设的陷阱之中。所以,高龄妈妈们没有必要拼上老命去生育二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