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经常涉及一个问题:“卖粮难”。这个消息的确让人感觉十分复杂。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富足,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一点的确让人高兴,“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中国古训就有“谷贱伤农”。因而,对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一旦出现卖粮难、粮价低,对于他们所传递出的信号便是,种粮没有出路,其结果便是在下一年会没人种粮、土地抛荒。这无疑又会影响到粮食安全!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便是解决卖粮难问题。尽管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土地轮休都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今年的问题,已经的收成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据报道,现有的粮企在资金上、热别是在库容上都面临着问题。因此,当前一方面需要改进粮食收储方式,即可以允许粮食加工企业直接到产粮区收购粮食;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加大粮食转化的力度和容量,最现实、最直接、也是最见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粮食的直接转化。
养殖业中最能消化粮食的不外乎是养牛(奶牛、肉牛)企业、养猪企业和养禽企业,这几类企业中,上市公司有约20余家。这些企业将可能在富余粮食转化中发挥领军作用,预期中也会因为粮价走低而产生养殖溢价效应。值得关注。
一是生猪养殖上市公司(13家)。新五丰(6009752)、罗牛山(000735)、顺鑫农业(000860)、老白干酒(600559)、新希望(000876)、
高金食品(002143)、双汇发展(000895)、
雏鹰农牧(002477)、大康牧业(002505)、得利斯(002330)、广弘控股(000529)、正邦科技(002157)、正虹科技(000702)。
二是肉牛养殖上市公司。福成五丰(600965)、 西部牧业(300106)。
三是鸡鸭家禽养殖上市公司。民和股份(002234)、圣农发展(002299)、华英农业(002321)、
益生股份(00245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