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周大盘震荡上行的总趋势不会变

(2015-07-25 02:24:54)
标签:

股票

大盘走势

展望

    今日的沪深两市上演的一出惊天变脸,上证指数从13点29分左右登上最高点位4184点,随即高台跳水,到了尾盘仅剩6分钟时,上证指数降到今天的最低4044点,下跌了140点,最后收于4070点。当日跌幅为1.29%。终结于六连阳。这一幕相信很多股民到现在都还心有余悸。道理很简单,在经历了六月的股市大跳水之后,散户现在都成了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便做鸟兽散。而两市特别是沪市尾盘大跳水的一幕,更是吓跑了很多散户,不排除其中割肉逃生的。核心问题之所在,是散户们尚没有习惯近期股市震荡上行的逻辑和节奏。所以一遇调整,便立即逃散。

    在开启股市拯救模式以来,沪深两市大盘最鲜明的特点便是震荡上行。在3800点上反复震荡多次。然后,在3800点-4000点之间也是经历了几个反复,才成功站上4000点的。这一点相信股民们没有那么健忘。那么,在4000点到4200点之间,来回几个反复是不是也很正常?

    我们知道,现在大盘之所以总体上呈现的是震荡上行的模式,是基于以下的几个因素:一个是政府救市是支撑。这是个大背景,也是个大支撑。从目前来看这一点基本政策和逻辑都没变,前几天证监会出面辟谣大家都不会忘记。二是获利盘的回吐与套牢盘的抛盘。这个也很简单好理解。按照落袋为安的原则,前期获利盘都有连续多个涨停,多了甚至有连续8、9个涨停,少数个股的股价已经超过股灾之前的价格。回吐很正常。而套牢盘在股价上行到重合或接近时候,会果断抛出。形成抛盘潮。这便是周五尾市抛盘潮的缘由之一。但是这两股力量都很要很多资金来消化。三是黑色周四的惯性承载。前几个星期市场都要面对着黑色星期四这个话题。这个交易周,因为各个方面对于黑色星期四似有准备,如同上周为了应对股指期指交割日空头做空一样周密安排,于是本来以为会发生的黑色星期四并没有如期而至,沪指相反还收到了4123点的近期高位,实现了五连阳。这不仅让股民们松了一口气,而且还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似乎后边的路便一马平川。四是股市自身规律使然。股市上行到一定高位,尤其是要准备冲击新的高度之前,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对于政策的、消息面的、资金面的、技术面的等进行一个调整。等等。周五的这个调整就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核心是人气、信心和流动性的调整。

    股指出现百点以上的调整后,一时间股市唱空的声音变多了起来。尤其是对于下周市场的看法也出现了分歧。看多看空皆有,不少人还是莫衷一是。不过,仔细分析和判断后,个人认为,下一周两市仍然会维持震荡上行这个基本趋势不变。道理很简单。一个是救市的政策基本面没有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大股东增持在内的证监部门推出的“五选一”救市政策有望进一步到位、宏观面上资金适度宽松的政策面给人更多期待,流动性问题有望进一步改善。这会让场外资金逐步回流。二是4000点以下经过了反复的整固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支撑,大盘回调到4000点以下尤其是某些市场人士所说的3500点左右,应该是个小概率。这个不仅政府投入到救市资金不允许,救市增持的大股东们也不愿意。所以说一个已经调整整固、基础比较好的点位上是不大可能被突破的,除非再被人为恶意做空,并且除非股市还存在至今未被发现的这种做空的机制。所以说这是小概率,应该有这个信息和这个基本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三是如果单单是股市的自我修复调整,那么有几个回合的反复也很正常,获利盘和套牢盘都需要消化。只是如果主力、散户都不愿意去消化而当接盘侠,那么只有大家都跳水,无形中放大影响。尤其是经历股灾之后这种跳水又会引发群体性股市事件,但是股市终究要赚钱要发展,最终还是自觉不自觉去当接盘侠。和击鼓传花差不多。

    同时,政府这个层面更不希望股市有大的起伏。《人民日报》近日发文说,政府维护股市稳定发展决心信心没变。不仅如此,近期也是股市利好消息不断。比较重磅的消息包括诸如国企改革、互联网+、地方养老金入市、外贸稳增长、京津冀一体化、WTO成员首签史上最大的关税免税协定、农业深化改革等等影响股市的利好消息面。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心的逐步确立,场外的流动性将会逐步进入市场。下周股市继续会维持震荡上行的大格局,周内,股指冲击并最终站上4200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在此期间,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超跌股、价值低估的绩优股(高转增)、以及相关的政策风口股(特别是皆有国企改革和军工背景的,如中航飞机中航动力以及民参军股)逢低抄底,反向超越涨停。保守一点的投资者可以高抛低吸,保持半仓到六成左右。(股市有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