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化解空巢老人的自杀之殇?

(2015-03-02 21:49:17)
标签:

时评

空巢老人自杀之殇

社会养老

    近日,有几则新闻看了令人揪心。一则是2月27日,南京大光路派出所接到一位市民报警。原来,这位市民的母亲88岁了,春节期间,一家人回来过年还乐呵呵的,但当天上午她再回母亲家中时,却发现老人上吊自杀了。而就在此事发生前三天,南京洪武路派出所也接到了类似的警情。同样是80多岁的老太太,老人平时独居,春节时儿女回来住了几天,在女儿24日离开后,她选择了跳楼轻生。

    另一则故事则发生在武汉。新华网武汉2月22日电 (记者 冯国栋)记者在武汉市公安局采访了解到,今年春节武汉发生多起因为空巢老人无人照料引发的治安案件。大年初一,武汉市江汉区一位六旬老人因子女常年不回家过年,愤然离家出走并要跳江轻生,幸被民警及时发现挽回一命。

    我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对应的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加大,空巢老人占老龄人口的比重高。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在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超过一亿。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比重过大,客观上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未富先老,养老负担重,养老渐成为一种社会难题;从家庭来看,则经常发生老人无人照料而频繁出现意外的警情,甚至是老人自杀的悲剧。

    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过的坎;空巢老人频繁自杀,既是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之殇。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容不得延误。那么,路在何方?

首先,要加速社会养老方式建设与观念创新。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遇到瓶颈。这一点在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明显。而且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逐渐年老,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养老方式将难以维系,可以预见的是,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家庭养老也越来越难以走下去。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的需求会加大,政府和社会应该早规划、早布局、早安排。这样的安排的越早,空巢老人自杀的悲剧就会越少。

    其次,要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其实,人口老龄化并不可怕,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欧洲19世纪就进入老龄化,美国现在也是个老龄化社会,日本也是如此。但是,他们都有一套应对老龄化、空巢化的办法。以日本为例,日本近年来做出了很多备战准备和大胆尝,试应对空巢老人所带来的问题,比如最近一、两年以大都市为中心推行的新的同居模式——跨代同居。跨代同居,就是介绍大学生借宿到空巢老人家里,是一种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同居新形式。既能让“空巢老人”感到安心,也能让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而这种方式也不是日本独创,其实在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这种跨代同居已经推行了很多年。跨代同居的出现,让既想保障一个人的自由时间,又希望不被社会孤立和遗忘的空巢老人多了一种选择。对于在外地就学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省钱之道,同时能在同居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关心、照顾老人,培养了年青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一种双赢和多赢,值得借鉴。

    第三,要转变老人的养老观念。有一项调查,我国老年人愿意到机构养老的比重大约为10%左右,更多的人愿意在家养老,而这个比例在欧美大约在20%左右。可见我国老年人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余地不大。这也导致了一些养老机构接不到老人而难以为继,客观上也进一步抑制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同时,子女们也因为面子的问题,而阻碍了老人到养老机构养老,这使得最终那个10%的比例在实际操作上又要打折扣。所以,未来的养老观念也许会因为倒逼机制的作用而逐步改变。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要让老年人从安度晚年到安享晚年的转变,首先要做到的是相关方转变养老观念。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