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不认可“学渣男”一说。而之所以在此用了这个称谓,完全是为了阅读方便。
近日,有一条学渣男娶乌克兰美女的新闻在网上爆红。故事讲述的是2001年,出生于工薪家庭的河北承德小伙梅爱偲高考落榜,跟朋友留学乌克兰。这一待就是13年多。如今,32岁的梅爱偲当上了公司CEO,娶了18岁的乌克兰美女高中生塔莎,还买下3000平方米土地盖豪宅。因为当年高考只考了320分,没到投档线。于是梅同学便被人们称之为“学渣”。而学渣也在懵懵懂懂中跟着别人去了乌克兰留学,而且因为语言不通,留学的成绩也很难看。但是,最终他还是成功了,不仅当上了一间进出口公司的CEO,还抱的美人归,迎娶了小他14岁的乌克兰美女,投资了100多万在乌克兰置地建房。俨然是一位成功的人士。

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比梅同学成功的人士大有人在,而且还特别多。但是,为何梅同学的成功独红网络?博主不揣浅测,简单剖析一下人们的心理。
第一种心理当属好奇与欣赏。这毕竟是发生在遥远的乌克兰的故事。很多人如同梅同学初期出国一样,对于外部世界既一无所知,也好奇。更重要的是抱着好奇心来看这位才不过八斗的中国小伙子是如何在国外立足的。应该说,中国男人的国际形象尚有待确立,也就是说,国外的美女尤其是欧美的美女,很少嫁给中国男人的。即便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中东欧也是如此。梅同学不仅娶了欧洲的美女,而且还是个碧眼金发的美女高中生,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所以,很多人在好奇的同时,不乏欣赏的成份。

第二种心理则有些发酸与不服。从学渣男这个称谓就能看出来,这中间不自觉就流露出鄙视或轻视的成份。大致有你个学渣能有这个成就实在没什么,如果要是我们这些学霸过去,那还不把整个乌克兰翻个底朝天!娶几个美女都不在话下。的确,从想象中来看,比起学霸们,学渣的所作所为可能一点也不精彩。在这些人看来,一个高考落榜生,又没有爹可以拼,那就只有潜在整个社会的底层。怎么可能在国外还有这样的作为?当然,发酸中更多的是不服。有着早知道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也更能如此,如此种种。

第三种心理是心动与行动。一个社会底层青年在异国他乡取得这样的成就,尤其是娶到美丽的乌克兰美女,不仅成为很多年轻人当下的梦想,更可能刺激一部分人的行动。而梅同学的轨迹也给了这些人更多的信心,这个很重要,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威望乃至于话语权的增加,国人走出国门的信心更足了,尤其是走向乌克兰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欲望很强烈。很多人可能因此而由心动变成行动。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篇报道更多展示的是梅同学光彩的一面,其实,他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也很多。为此一个是需要有吃苦耐劳甚至是失败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当初同时去乌克兰有几百人,到最终仅仅梅同学一人留下了便是最好的明证。再一个就是要准备充分。虽然梅同学是个高考落榜者,但是他的成功源于其过人的努力,也就是说,别拿学渣不当人才,有的人爱学习,但是不能排除高分低能,学霸也未必就能和学渣一样成功。还有就是乌克兰的美女固然很漂亮,但是她们对于中国男人就未必有情。单纯抱有这个目的,即便娶到了,也未必幸福。因为幸福生活是要靠一起打拼下来才有质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