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问题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官方的新华社更是以追问的报道形式,要求对全国近20万亿的土地出让金的去向予以公开。同时披露的消息还有:日前,全国将首次针对土地出让金展开大范围审计。在过去的13年间,土地出让年收入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近20万亿元。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去年,有些省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甚至超过税收收入。
而更为重要的不在于这笔土地出让金的总额,而在于这笔巨额资金的使用管理渠道和状况。新华社的报道还进一步追踪指出,长期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因收支明细处于公众监管视野之外、去向不明而饱受诟病。主要表现为侵占挪用“体外循环”,“土地账”成“糊涂账”。审计署曾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公布对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的审计调查结果。2008年公告显示,11个城市违规使用出让金83.7亿元,其中挪用于建楼堂馆所和弥补经费等52.3亿元,出借和对外投资等31.4亿元;2010年公告显示,抽查的13个市有7个市支出2.1亿元,用于弥补国土、城建等部门工作经费不足;有4个市违规支出2.38亿元,用于建设、购置办公楼、商务楼等。曾有北京市民向审计部门申请公开北京市土地出让金违规使用情况,却被以“公开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由遭拒。
土地出让金的快速膨胀,给地方政府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上就是土地财政,一些城市管理者,在经营城市的口号下,实际上就是在经营土地,一任领导卖掉了几任领导甚至子孙后代多少年的土地很平常,从短期看,那个城市可能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急功近利的结果,是一代人消耗了几代人的土地资源,不仅让其而最终沦落为土地财政,而且还债台高筑,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烈。
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土地出让金的征收与使用都不合规。主要表现为,在收取土地出让金上存在着体外循环和权力寻租问题。体外循环是指收支不规范。而权力寻租则是更大问题,它主要是通过减免来实现寻租。一些土地招拍挂出让后,开发商只缴纳保证金就开始用地,余款长期拖欠不缴,或能协商减免。而怎么缴、减免多少都是主要领导一句话,里面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使土地出让成为贪腐重灾区”。20万亿毕竟是个天文数字。既然各地已经发现土地出让金收支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相信随着审计的深入,将会有很多人夜晚无法入眠;而跨越13年的长时段,肯定还有一些当初的主政者已经退休,但是,随着中央打老虎方式的变化,某些官员即便到站可能也难以平安着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