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地铁乘客何以成惊弓之鸟

(2014-08-20 23:09:21)
标签:

杂谈

时评

上海地铁

乘客逃散

分类: 城市表情

    过去,国人爱围观。如果在马路上出现打人骂架行为时,常会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而鲁迅先生在《药》中,则把国人围观的那种愚昧无知和麻木心态展现无遗。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那华老栓和华小栓父子。为此,鲁迅曾怒其不幸哀其不争过。现如今,星转轮换,国人遇事有一窝蜂式的逃散开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8月9日发生在上海地铁上,一位老外晕倒倒下时候,在10秒钟时间内,不仅同节车厢乘客四散逃离,连不相干的邻近其他三节车厢乘客也都逃离,成惊弓之鸟般。

    这一围一散,活活再现了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国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是由心态决定的。心态又是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内心的投射与沉淀。因此,喜欢围观也好,作惊弓之鸟状也罢,说到底都是对社会事件不正常的反应。从围观这个问题来看,凸显的是农耕时代人们生活的写照。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围观凑热闹。看似热情,实则冷漠。同样,从遇事作惊弓之鸟状散失,则同样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两种心态与行为,所传导的都非正能量。其中,做冷漠的看客是一种无知愚昧的状态,而作惊弓之鸟状则是一种过于小心谨慎的表现。这都与建设和谐社会所格格不入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地铁上,当人们遇到一位老外(其实是哪国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晕倒,通常的做法应当是想办法扶起他,或者及时通知地铁服务人员,而事实上并没有人这么去做,这到底是为什么?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这么简单且应该去做的事情没人做,反而作惊弓之鸟状?这的确值得深思与矫正。因为在这样的场合,作惊弓之鸟逃散去,在某种意义上比做看客更危险。有的看客会在关键时候“该出手就出手”,这样一旦有紧急情况,特别是事关人命或重大安全事故苗头之时,起码有人能够出手。但是,如果类似上海地铁出现的乘客逃散之状,那倒下的人如果进入危重状态,那他只有死路一条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恶劣。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正义之心的丢失!而一个丢失正义之心的民族,是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即便将来强大了,那也仅仅是经济上的。

    当然,对于这事在网上还是引发了较大的质疑,有人指责某些上海人精于算计,怕担责任而逃避;有的人则指责这事与当下老人倒下不敢搀扶是一回事,是因为社会风气搞坏了,好事没人敢做了。有的网友则直接调侃说“南京的法官会问:不是你撞到的话,你会去扶?结论是:你去扶你就是你撞到的。”更多的网友则认为此事不该发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