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警与女协警开房并“丢枪”一事已经逐步淡出公众的视线,但是“女主角”小李的生活却没有恢复平静。小李为证清白,她在看到发帖当天就去医院做了有关“处女膜”的妇科检查。“我没有与他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我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委托律师,将控告发帖人及相关网站。不过,她的举动非但没有让事情平息,反让舆论再次点燃网民的兴趣,大有越描越黑的势头。那么,小李的那一纸处女证明能自证清白吗?
说实话,对于发生在小李身上这件事,既表示一定的同情,又表示一定的无奈,更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酵。道理很简单,在这个网络充分发达、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每个角落的时代,稍有风吹草动,便出现爆炸式传播。更何况开房丢枪这样本身就具有极点燃点、极具有爆炸式传播潜力的新闻。因而,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小李和丢枪交警是否真的发生了关系,而在于这样的信息源究竟还有多大的传播爆发力,还能做多久的谈资。这一点说是网络暴力也毫不为过。因为当看客的角色时不觉得,当一旦转化为当事人时,就会有一种无望的感受,那如同被围殴的孤立无援之人,打掉牙只能往肚子里咽。
正因为网络人群围观的冷暴力,加上当下社会的舆论极低的燃爆点,使得事情的发展不是沿着事实的轨道前行,而是顺应着人们的兴趣点而发展。这个时候,哪怕你是再有再强大的证明,都不足于证明你的清白了,何况是自证清白呢?
的确,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一纸处女证明究竟能证明什么?答案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小李来说,这恐怕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了。事情处于围观时,纵有百口也难辨其真伪。这个时候,是没有人还能设身处地为小李着想。因为大家都成了看客。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个潜台词,只要上网了,当事人不是被组织处理就是声名狼藉。尤其是对于体制内的人更可怕。而有些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展开了对于报复对象的网络暴力。
行文通篇,只能表达对于小李的同情。因为仅从媒体报道一点出发就给人下结论,那是不客观不公允的。即便是真的涉入开房丢枪事,她也只是违纪而已。也属于两厢情愿,构不成犯罪,人们没有必要像对待罪犯似的审视小李,使其身陷自证清白而不能的境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