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12日),对于浙江大学以及整个高校教育界来说都是悲哀的一天。因为车祸,浙大副校长吴平走了。而且从网上的视频来看,吴平明显违规。而进一步分析得知,他的违章并非故意,而是因为他错过了绕城高速的出口,于是想极力通过强力向右转向变道,与此同时,与他同向行驶的大货车却无法退让,两者发生了碰撞……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每天都要经过的上下道口,吴平应该不会跑错的,那么,他跑错的唯一理由便是分神。或为自己的事情、或考虑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分神,让他永远告别人间。这个教训无疑是沉痛的,代价也太大了。
客观公正的说,无论你是多么仇官,也无论你是多么对当下的官员工作绩效如何不满,但有一点你得承认: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兢兢业业地在对待工作,否则,这个国家和社会就无法运转,经济也就难以发展。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任劳任怨地对待自己的职业,信守无功便是过的誓约。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腐败易发多发的社会环境下,努力信守自己的廉洁……之所以说这些,无非是想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讨论平台,让我们从吴平车祸的悲哀中汲取教训和启发。
当下,很多省份都在推行车改,这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民心所向,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客观需要,是应该且必须强力推进的。但是,在推进这项重大改革时候,有两个问题绕不开,应该同步考虑,使得改革设计更周密、措施更周到,这样的效果才更周全。
其一,就是要解决运行效率问题。效率与廉洁,有时候确实有些矛盾。车改无疑为政府廉洁加分,但是,我们要未雨绸缪,在设计车改措施时候,就要结合当下社会的交通供给状况,采取一个合理有效的交通保障措施。不可避免的是,车改后,一个是要消耗社会交通资源问题,这给本来已经“打车难”的状况“添堵”,一个是会新增更多的私家车,给本已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添堵”,而这两点都会和最普通、最基层的老百姓产生直接的冲突和影响,处理不好的话,老百姓的负面感恐怕比公车消费更强烈!
其二,是要解决运行安全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无论职位大小,作为单位的当家人,就要忙于各种工作,应付各种关系,考虑方方面面问题,于是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随时都会调动大脑考虑问题。这在办公室当然没有问题,如果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和行走在路上,无疑会分心。同时,很多领导也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没完没了,就不可避免涉及疲劳驾驶等,那就一定会出问题。有鉴于此,建议那些开私家车的领导者,务必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开车不思考、思考不开车。这无论是对领导者本人、还是家庭还是单位,都是起码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其他还有什么意义?推己及人,也是同理。因为违规驾驶,给其他人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样也是不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