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有婚姻就有小三。这似乎才是感情生活的全部。于是,婚姻也是现代人不断上演的悲喜剧,并且始终没有落幕之时。于是,有人说,小三其实就是婚姻生活中的“鲶鱼效应”。每个人都有审美疲劳,相对应的便有了婚姻的惰性。而小三这个婚姻里面潜伏的鲶鱼,才让人们对婚姻有了危机感,才有更多的人为了婚姻和家庭才捍卫婚姻,激活婚姻。婚姻生活才丰富多彩。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从这点来说,那些忽视婚姻造成婚姻危机但没破灭的人们还得感谢小三。因为是她们从另一面增强了婚姻的免疫力。
那么,为何小三能够对婚姻产生威胁?过去,人们一味的谴责小三,而小三的女人不仅要背着小三这样的名声,还会带上坏女人的骂名。更为那些正牌的太太们深恶痛觉。但是,如果以为全社会都来谴责小三、太太们都来防范小三,那小三就不会有生存空间,就销声匿迹,天下无忧了,那就大错特错了。道理很简单,小三现象的兴起与发展,与此说是有钱男人变坏了,倒不如说男人有钱需求更高了。过去,在物质匮乏时代,夫妻双方都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增加物质条件、养活更多的孩子上来,留给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或用来感情消费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于是粗放的、不加修饰的感情也能满足人们感情生活。于是,女人们也习惯了简单、粗放的感情供给。客观地说,当下的社会仍然是男权社会。那么,女人更多的职能就是感情的供给人,男人就是感情消费者。当这种供需衔接的比较好时候就能满足需要。但是,当社会物质财富进一步丰富的时候,人们对于感情的生产与消费都要求更加精细、到位,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与此同时,感情消费本身又有喜新厌旧的特性。一对夫妻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是婚后七年,所以又有婚姻“七年之痒”一说。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于是,婚外情便随着这七年之痒的到来不期而至。这自然就要涉及到第三人,即被社会贬为小三的女人。小三的危害性在于造成了家庭与婚姻的动荡,但是,奇怪的是,同样是女人,有时候也未必就年轻漂亮,但是却对那些貌似固若金汤的家庭构成威胁。道理很简单,是因为这些女人是很好的感情供应者,她们能够审时度势根据感情市场的需求,适时提供需要。她们不会抱守残缺,对爱也不会墨守成规,她们比一般的女人更懂男人,也更懂得爱。也因为如此,才有了小三们的机会。
一直以来,对于小三都是谴责者众,认真分析者寡。人们也不敢为小三说话,否则就会背上道德的十字架,就是传递负能量。也正是因为人们不愿意、不敢正视这个问题,也才不能真正研究小三现象,才导致小三的泛滥和婚姻道德水平的滑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稳定才有社会的稳定。从这种意义上看,多研究小三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要远比单纯的谴责、实则泛滥的状况要好的多。最后一句话要留给婚姻中的男女,要让婚姻家庭驶向理想的彼岸,就要不断更新爱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