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非常重视新婚之夜,将之形容为洞房花烛夜,并将其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以及“金榜题名时”并列为人生的四大辛事。所以年轻人尤其重视新婚之夜,并把它作为人生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成年与独立的标志。
在过去那种环境下,因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年轻人在婚前连面都见不到,只有在新婚夜才能见到彼此,因此,新婚夜就承载了更多的希望:既有那些有情人“夜夜思君不见君”日子的终结,也有两人从陌生走到一起生活,还有对于性的解禁。正是因为这些,“洞房花烛夜”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诗意。于是新婚大喜之夜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与联想,也成为历代以来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尤其是对那些成长的男女充满了无限遐想,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与追求。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如今的年轻人对于洞房花烛夜早已没有了古人那般遐想与浪漫。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不仅不再把结婚当成人生必经的成长之路,更有很多年轻人可是恐婚。特别是随着西风渐盛,婚前同居、未婚先孕、单生不婚、单身母亲等多种生活方式的发展,洞房花烛夜这一盛大而浓重的人生乐章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今天很多年轻人的婚礼,虽然也极尽铺排之能事,那也只是留下了形式的外壳,已然没有了古人那种快乐与大喜。年轻人基本上不会从新婚之夜找到自己的成熟、责任与担当。而因为这种平淡无奇的形式,感受不到新婚那种新生活的醇香,所以婚后也难以做到俩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感觉,更多的倒是争吵、家暴、出轨与离异等。
其实,现在讲到洞房花烛夜这个问题,也并非是食古不化。人类文明需要传承。优良的传统需要发扬光大。过去人们一直诟病当下的国人,过多地被西风所陶醉,以至于一讲到传统就不耐烦甚至跳起来反对,殊不知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根。我们否定传统的同时,不仅否定了我们文明赖以传承的根,更否定了我们自身立足之地。邯郸学步的结果是忘掉了怎么走路,失去了对于自己固有东西的扬弃功能,那就只剩下食洋不化的一条路。各种文明向来都是并行不悖的,今天重提洞房花烛夜这个话题的目的,是希望国人多关注一些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把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当代的文化融合起来,这个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