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多发掘嫦娥3号的民生价值

(2013-12-14 22:23: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城市表情
    举世瞩目的嫦娥登月行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嫦娥3号登月探测器于今晚21时12分成功落月,在预定的月球虹湾地区登陆。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也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3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据央视报道,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大约12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3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平稳“站”上月面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3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整个过程都在事先预定与控制下完成。

    在此之前,有关嫦娥3号的科研价值、战略价值甚至是军事价值的报道都时有所闻,但对于民生价值却很少谈及。这也或多或少留下了遗憾,也没能吸引更多人对于嫦娥3号的关注兴趣。事实上,任何一项高科技技术及其产品,都直接间接有其民生价值,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对于民生方面价值的开掘却不够,因此,不是公众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就是都充当看热闹的“外行”。

    央视在做现场直播的访谈节目时,有一段不经意的安排倒是引起博主的关注和兴趣,即在专家和观众互动阶段,绝大多数的观众通过网络平台都探讨的是嫦娥3号登月本身的问题,只有一个观众提问嫦娥3号登月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这个看似跑偏甚至是不合时宜的话题,却很能抓住人心,引人关注。但现场的专家看似也准备不足,仅仅给出了两个方面答案,显然不那么到位。

    可以肯定的是,嫦娥3号的很多高新技术将来一定会被转化,以此推动技术与产品结构调整,进而在推进经济转型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而这中间就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技术与产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民的科研兴趣和对科技的热情,有关方面可以对于高兴技术转化方面,投入一定的舆论,还是十分必要的。

 

补记:本文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承蒙网友的厚爱,已经列入新浪首页“猜你喜欢”文章栏目。谢谢大家! 应多发掘嫦娥3号的民生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