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韩国城市釜山举行20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评估全球经济现状,探讨实现经济平衡且可持续发展对策。受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所累,20国集团官员认定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能力"脆弱","二次探底"风险加大。
南非总统府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人特雷弗·曼纽尔说,20国集团现阶段面临经济形势严峻考验,应抓住会议时机商讨对策,防止经济"二次探底"。与会财长和央行行长担心,希腊虽因欧洲联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手得以喘息,但债务危机仍有波及葡萄牙、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风险。最近欧元兑美元下跌实际上已经显现出人们对于欧元的信心不足。
而发端于希腊的债务危机成为此次会议尤为关注的焦点。财长和央行行长们认为希腊(债务危机)尚未结束。同时,对于希腊来说也不会轻松摆脱危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形成“蝴蝶效应”,因此,未来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性实际在加大。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尽管国际经济协调政策使全球经济复苏快于预期,但可持续复苏基础依旧薄弱。林毅夫还警告,全球经济现阶段复苏态势是各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和扩大内需结果,如果政府急于"退出",全球经济可能"二次探底"。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已经着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上下大工夫,但是,这种债务危机的风险仍然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首先会影响我国企业对欧洲的出口。欧洲是我国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出口国,债务危机必然要紧缩市场,影响我国企业的出口,加剧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困难。其次,美元风险难以化解。为分散我国巨额美元外储,我国开始采取外储的多元化,但是欧元区债务危机加重,必然堵截了我国对美元风险的分散,实际上我国从4月份开始已经从减持美元到增持美元,继续保持着美元外储第一大国的地位。这可以说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这又把我们绑到美国经济这个独轮车上,客观上降低了我国对美经济的话语权。其三是从我们内部来看,欧洲债务危机也给我们以警示,特别是我国高达7万亿的地方债问题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解决,有可能会拖累金融机构,形成系统性风险,加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额投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结构矛盾,能力过剩与低水平重复,都很容易成为金融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淘汰落后,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要从微观层面的技术性策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只有这样,一方面保持对经济必要的投入,另一方面确保这些投入都是有效的投入是能够产生有效产出的投入,再者就是要促使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这样才能发挥国家4万亿、全国近18万亿投入的正效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