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今年29岁了,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已经当上了部门经理,月入15000元以上,在同学中间算是一个佼佼者。他在大学时代的初恋情人因为不在同一个城市,毕业后只好忍痛分手。虽然在上学时就过上了同居生活,不过,两个人都很现实,既然无法在一起过下去,就理智分手。后来,钟又在本城认识了一个女孩子,虽然两人过着准夫妻生活,但是,两人至今都没有结婚的打算。可是,急于抱上孙子的钟的父母不干了,结果出现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现象,双方的父母都开始逼婚。最后,钟还是没有妥协,两个人干脆就住到租住的房子里不回家。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钟的这种年轻人很多,过去有人认为,80后不想结婚是因为惧婚,其背后是因为财力不济。还有人认为是因为房事坏了婚事,言下之意是80后年轻人结婚时候把房子甚至于车子放在很重要位置上,而一旦这几个大件摆不到台面上来,就是结婚也没有面子。不可否认,财力问题特别是房子问题是80后婚事的一大障碍,但是,如果仅仅认为这个就是唯一或主要原因,则未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上偏颇,上个世纪结婚的人都知道,当时又有多少人是等到有了一套房子再结婚的?现在不想结婚的人是不是都没有房子?
实际上,像钟这样的高级白领,如果加上家庭的支持,置办一套婚房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他为何逃婚呢?说到底是婚恋观念的变化或者说是性解放的导致的“情感不应”。
首先,我们判断80后究竟是不是惧婚都是以传统观念来衡量的。但是,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在用过去的婚恋观来衡量已经变化了情况,这本身就很值得反思,那就是真正的夫妻生活起点究竟是那张证书、那个仪式还是心灵上的真正融合?
其次,就是落实到结婚这件事本身,也不是单单因为钱的问题,我更认为是性开放导致的性平淡和情感不应。过去,如果年轻男女婚前性行为就会被斥责,只有结婚才能获得性的满足,但是,今天性开放已经是一种潮流和现实,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今天的男女对于性的认识、所采取的行动,绝对是开放的,未婚同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当这种常态变成一种生活常态的时候,异性之间的性神秘、性渴求都会变得异常淡薄,也就是说,不通过结婚这种建立在责任和法律之上的途径,照样可以获得情感的慰藉和性的满足。那么相对的,谁还去过多在乎结婚与否呢?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80后普遍不想结婚,应该是过早发生性关系的结果。资料显示,初次性关系发生越早的人,就越是难以结婚。过早接触性生活,过早偷尝“禁果”,换来的结局可能是对于婚姻的漠然。这是个统计学的结论,虽然还没有准确解释,但是事实也是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