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农村“空壳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问题的阴影尚没有从人们的心头散去,在甘肃农村又出现了疑似毒奶粉造成大量婴儿肾结石。当前,除了及时救治这些肾结石孩子,及时查明情况,从源头上防止类似情况在发生外,还有一个紧迫任务,那就是要追查过程中的问题,紧急采取措施,公开事实真相,还老百姓一个知情权,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这是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事情。
这件事本身带给我们诸多反思。一个是为什么又是奶粉。民以食为天,具体到婴儿那里,就是婴儿以奶为天。只是现在的家庭多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于是,喂养奶粉便是一种在自然不过的事情。面对着大量的消费需求,奶粉厂家自然有利可图,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合法的、非法的都要来分市场这杯羹,于是,就会鱼龙混杂,假奶粉、不合格奶粉便大行其道了。二个又是发生在农村。早些年就有人发出过警告,在城市打假力度日益加大的同时,城市市场相对要干净的多,但是,那些在城市销声匿迹的假货,变个花样、有的甚至是原封不动送到农村。中国农村市场巨大,监管空白,农民文化水平低、鉴别能力差,出了问题又不知道维权,这给假货大行其道的机会。
应该说,当初的阜阳奶粉事件已经给我们在农村市场尤其是消费品市场管理方面敲响了警钟。但是,好像在很多地方并没有把坏事变成好事。农村的市场监管依旧是那么薄弱。不仅如此,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常常也把老百姓弄的颗粒无收。还有就是,有些企业也是对农村消费者抱有成见,那就是农民的消费能力不高,只能消费一些廉价产品,于是不能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而是在降低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来换取低价位,结果就会出现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就是粗制滥造、要么就是把关不严。无论是空壳奶粉还是现在的毒奶粉,最后这些都集中反应到农村孩子身上,他们成了我们的监管不力、把关不力的的牺牲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