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为援灾建立专门的人才通道

(2008-05-25 15:23:05)
标签:

汶川

地震

灾后重建

人才

通道

建议

杂谈

   近日的一则报道引起博者深思,安徽一位青年教师为了到灾区支教,采取了辞职的方式。尽管不是因为单位不放而辞职,而是表明他支援建设的决心,但是,这件事却给了我们提醒,那就是该给灾区恢复重建出台一个专门的人才流动办法,让那些有识之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灾区的恢复重建中!

   汶川大地震波及面广,成灾人口巨大,毁灭程度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持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抗震救灾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高度重视,要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重建工作。全国各地都积极采取了有力的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但是,应该看到,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更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支持,而且其数量需求将是十分庞大!可以说建国以来,尚没有一个工程可以与之同日而语。为了让灾后重建工程加快进行,让灾区人民尽早过上正常生活,确实需要不惜人力、物力,践行着我们对受难同胞不抛弃,不放弃的诺言,做到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幼。而要做到举全国人才支援灾区重建这一点,就需要为建立一个人才流动的专门通道,使各专业、各层次、各方面的赈灾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无后顾之忧,发挥好作用。具体安排上要做到,一方面使得通过抽调到灾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若干时间后,无论是愿意回去、还是想留下,都有一个政策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无数个志愿者来说,也许他们来灾区完全就是一种出于社会责任的志愿行为,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有什么保障,但是,对于他们这种视人如己的精神,更应该给予褒奖,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同时,对于他们中只要坚持工作到一定的时间后,也应该视同组织安排,给予解决后顾之忧,体会国家的人本关怀,不要让他们采用辞职的方式去做善事成为个人的冲动,成为做善事的常态,更要力避出现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问题出现!

   苟如此,就会有无数个像小邢老师那样的有识之士,更放心来灾区工作,更安心在灾区工作,也使他们有条件、有能力兑现诺言,全力以赴支持灾区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