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是涌动在血液里的情愫

(2007-09-13 18:05:04)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随笔/感悟

感悟随笔

中秋佳节

生活

分类: 城市表情
    中秋月饼、中秋的月光、中秋的亲人聚会、中秋的晚会这些都是中秋的外在标志,它们都能代表中秋的一部分,但是,真正能够代表中秋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澎湃在血液里的丝丝情愫,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愫,无论你在何地、无论你有没有月饼、有没有亲人团聚,是天涯游子的你只要回望一下你的祖国、是身处异乡的你回望一下你的故乡,中秋的那种情愫就像一轮明月从大海上升起,你的心因此而感到慰藉。这时候你的所有感觉里只有两个字——中秋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传统节日氛围是越来越淡了,而且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的在洋节的强势进攻中逐渐丢城失池。从表面看确实这样,而且好像形势还不容乐观。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为何对于传统节日淡忘而热衷于洋节呢?为什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却更容易想起中秋等节日呢?能否用中秋等传统节日就和吃等同起来?这显然也是解释不通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举凡先人拥有的代表中秋的东西,我们都一一拥有,先人没有的,我们也仍然拥有,从物质性的角度看,我们今天更有理由纪念中秋、向往中秋,但是最为关键是现代人已经很少受到传统文明的熏陶,在血液里已经无法澎湃那种对于中华文明敬仰甚至于是崇拜的情怀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凝聚着先人们遥望、祝福、思乡的情愫,都在中秋那一轮圆月中得到释怀,这种超然与洒脱,也正是现代人所欠缺的,为名利所累,使得人们更加物质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无疑是今天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片荒漠,在这片荒漠里,已经很难培植起传统文明的参天大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纪念中秋,除了要借助于那些代表着中秋的物的标识性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历史传统、对于古文明精髓的追思与回望,因此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而借助于这种氛围,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以及作为其重要一部分——中秋佳节

请您支持http://60.10.6.251/moon/images/card_13.jpg,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