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不再让灾害 “祸从口出”?

(2007-07-15 17:59:05)
标签:

谈天说地

美食

sars

鼠灾

分类: 杂谈
 

    SARS引发的伤痛似乎还没有完全疗愈,洞庭湖又爆发了鼠灾。虽然后者对人类的影响无论在规模和程度上都无法和前者相比,但是两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是祸从口出。是人类在大块哚颕之后留下的后遗症。前者是因为广东人好一口野味,结果就把SARS从果子狸身上给转到人的身上,引发了席卷全国的非典型肺炎。同样,湖南人也因图一时之口快,把有“老鼠天敌”之称的食鼠蛇类摆到餐桌,结果,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冒出来20亿只老鼠,而鼠辈们仅仅小试身手,就让人们感受到地动山摇。

    “祸从口出”还让很多物种成了濒危(对长江和大海中鱼类的过渡捕捞造成种群不可恢复),让绿色草原变成荒漠(草原上生长的一种名叫发菜的植物,因谐音“发财”而一度成为生意人筵席上必备的菜肴,但是采集1.5-2.5两发菜,要破坏10亩草场),等等。人类是该到了反思吃的问题时候了。

    中国人之所以容易产生祸从口出的积弊,主要恐怕是这么几个因素使然。其一是中国人口基数庞大,13亿人一张口就能吞下半个天。除了人工种植的水稻、小麦等作物外,自然界原生的动植物都经不起吃。其二,国人讲究吃,且容易跟风,且敢吃。在我的印象中,广东人吃蛇应该有久远的传统,那时候其他地方很少有人吃蛇。我们小时候听到吃蛇会恶心。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蛇作为筵席中的上品的说法居然也传到我们这里,而且老实交代,我也吃过一次(就仅仅一次,后来再不),我到现在也不能原谅自己的那一次,因为13亿人,都有那么一次,蛇也就差不多就 “报销”了。其三是国人对于吃有些“不检点”。吃之前不想想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只要说好吃、有好处(譬如有什么防病治病功效)、野味什么,就会不择手段要吃到。有时候连它们没有长成的子孙都不放过,还让不让人家休养生息啊!自然界是有自己的规则的,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分子的人类,如果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一味由着自己性子去吃,不吃出灾祸才怪呢!

    由是观之,吃是一门大学问。为了生存而吃,这是必须的,是天经地义的;为了健康而吃,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必须兼顾人类自身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尤其是在当前,当脆弱的生态支撑着庞大人口的时候,人类唯有控制自己的无限膨胀的欲望,用健康的习惯才能换回全面的健康;而那些唯时尚、图一时口快、极易导致“祸从口出”的吃,则是应该坚决摈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