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XDJM们,没有鱼的日子是什么样滋味?

(2006-11-06 23:08:30)
分类: 经济生活
    居家生活,虽说不上不能一日无鱼,但是一周都不吃鱼的人恐怕很少。这就是说,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物。然而人类恐怕要不得不离开鱼了。上星期五世界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专家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任由捕鱼、环境污染持续恶化下去的话,到了2048年,所有鱼类将濒临灭绝,人类也就不会再有海鲜可吃了。这就是说,再过50年,人类就要和鱼告别了。
        鱼是人类健康的朋友,经常吃鱼能够预防心脏疾病、大脑疾病和某些癌变。鱼类还能够给人类带来聪明才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古代文明都发源于能获取海产品的近水区域,如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长江等,这种现象并非巧合。克拉福德博士认为,古代祖先正是摄入了富含Ω—3脂肪酸的海产品使大脑得到了滋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刺激大脑快速生长,重量增加了,功能也加强了,伴随而来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生。
    在鱼类产品中,又以海鱼为最佳,不仅产量大,而且营养丰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首选。但是,一项研究表明,再过50年,人类就很难吃到鱼了。尽管目前大家对这项研究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但是有一点,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凭常识我们就能推断出,鱼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海洋的产量在自然状态下,它的产出是一定的。但是今天有两大因素在导致鱼类产量减少,第一是人类因为人口增加而增加对鱼类的消耗,特别是是人口的激增常常会造成海洋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造成鱼类资源枯竭;第二个原因是环境污染。加之盲目填海、工厂排污,环境破坏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已面临灭顶之灾。如胶州湾著名的沧口泥沙滩生物多样性很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有100多种底栖动物,而到八十年代以后环境被破坏,多数物种难以生存,仅剩下四五个种类了,经济种产量也急剧下降,主要是填海和污染使众多贝类失去了生存繁衍的家园。原来在海滩上能钓到大量的蝼蛄虾,现在却成了罕见的物种。过度捕捞对中国特有种大黄鱼、中国对虾、小黄鱼资源破坏更是毁灭性的。这两大因素都是在给海洋鱼类产品做减法,鱼类资源不枯竭就不合逻辑了。如果这样的局面得不到控制,暂且不说是不是50年后就一定没有鱼吃,吃不到鱼却是迟早一天到来的问题了。
    为了子孙都能吃上鱼计,我们是需要一些行动的,我们国家现在特别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永续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永立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强调发展的永续性。特别是我们今天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不能在今天就把我们子孙后代的鱼都吃掉了!
    防止污染,停止过度捕捞是当前解决鱼类资源迅速下降的关键之策,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而作为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其他方面的教训,为我们的人类营造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