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 |
规模种植―――山坡变钱袋
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这一句流传在半岛的顺口溜,在胶东半岛的日子我也算真正体验到了。
苹果人人吃过,但是吃过正宗的烟台苹果恐怕也不在少数;都说梨子的滋味不错,但是如果没有亲口尝过莱阳梨,那种鲜甜的滋味你恐怕想象不到。
半岛简直就是个天然的大水果园。
这里除了苹果、梨子外,还盛产葡萄、大枣。
从青岛出发,沿着青(岛)-烟(台)公路行驶一段时间后,公路两旁就是起伏连绵的山丘,满山遍野的各种果树,在秋阳的映照下,挂满了硕果。苹果枝头累累的硕果,从远处望去,星星点点,反射出诱人的光泽;梨子成熟了,梨农站在树下,采摘出成筐成筐的梨子,运到山下;一垄垄葡萄透露出养育果实后的疲惫,似乎想打个盹儿,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透过车窗,这一幕一幕想电影画面般闪过,欢歌笑语也被远远甩在车后。
在我们的家乡很少见到葡萄园。小时候,谁要是看到人家庭院里种上一棵葡萄,那感觉就很不得了,整个夏天都会惦记看它,而且趁着大人不在家,就会偷偷摸摸摘些下来,那些青色的小果实,能酸的你满嘴寒气横生,至今想来牙齿还是酸酸的,想来真为童年的行为可笑。工作以后,也看过不少葡萄种植园,但是一般规模都不大,主要产品是销售到水果市场,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吃到葡萄,根本用不着去考虑它们是如何生长的了。
但是在烟台至蓬莱的公路两旁,满目的葡萄园却令我大开眼界。
在烟(台)-蓬(莱)高级公路两旁,是绵延的山坡,山都不大,但是可能是受海风的影响,大型的植物很少,灌木很多,土壤也很不错,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这里栽栽树木,绿化一下荒山,可能就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但是勤劳的胶东半岛人民,有着寸土寸金的观念,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满山遍野的灌木砍伐掉,再翻出砂土,培植成垄,栽植上葡萄,于是,沿路都是修楫一新的地垄和修剪整齐的葡萄树,如同一幅巨大的五线乐谱,沿着公路向远方延伸,漫漫的荒坡让他们收获的却是满足和喜悦。
说到烟台和葡萄,不能不说说位于烟台市区的张裕酿酒公司和它的葡萄酒。在烟台的城市东部近海边,就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百年老厂――张裕酿酒公司。如今公司的老厂区已经停产,整个生产过程都已经迁移都市区之外的外环公路以外的新厂区,老厂区已经开辟成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但见灰砖红瓦的建筑掩饰在绿树之下,巨大的草坪占据了厂区的大部分空地,如果不是草坪上点缀着巨大的酒桶,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它和酿酒厂联系起来。在张裕公司临街的一些经营点里,你随便推开那扇门,你所推开的不仅是张裕的历史,还有张裕的未来,更多的是半岛果农的明天。这些经营点外表毫不张扬,既没有宽大的玻璃门,也没有花花绿绿的广告强烈刺激你的视觉,但是正是它的不动声色,透露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真谛。这里每个门点,都让你惊叹不已。你也可以借此了解张裕公司和它的产品:拥有白兰地、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四个酒业系列,2000年公司的利税就突破3亿元大关,并以19.3%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全行业之首。正是这个在外人眼里看上去是一处风景的地方,诞生过获得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的白兰地酒以及其它各种涉及国内外的大奖;也是它裹侠着国内葡萄酒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把烟台的葡萄种植业带到了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效益化,造福了一带又一代的烟台果农。
更多内容:www.auto88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