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平安庄 莫言旧居

(2014-05-21 13:34:11)
标签:

高密东北乡

莫言旧居

胶河

平安庄

旅游

分类: 图文并茂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平安庄 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日前,因一个偶然机会,博主与朋友去了趟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并走进高密东北乡,感受了一下当地的红高粱文化。此次高密之行来去匆匆,博主走马观花拍了一些图片,听了一些解说,在这里,博主计划用三个篇幅把这些图片发上来。这是第一篇,说的是莫言的村子平安庄、平安庄段的胶河以及莫言旧居(老屋)。博文将以贴图为主,文字说明为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胶河,这是一条很古老的河流了,它发源于青岛胶南境内的铁撅山。该图拍摄于大栏村与平安庄之间的河段。下同。)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出高密城区往东北方向行驶,大约半小时车程便可抵达莫言老家平安庄。通往平安庄的公路叫都泺路,这条公路东西向穿过胶河北岸的大栏村。我们在村内一打听莫言旧居,村人便直接指向南岸,可见当地人对莫言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一条新修的铁路也横跨在胶河上)

    平安庄位于胶河南岸,从都泺路到平安庄要跨过胶河。我们去的时候,通往平安庄的一座新桥正在修建,虽然还没有最后竣工,但行人已能够通行。我们把车子停在北岸,就徒步往桥上走去。高密人很朴实很热情,你向他们打听事儿,他们会和你说得很详细,深怕你找不到地方,在桥上问路的时候,我再次感受到了那里百姓的淳朴。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远处跨越胶河的新修桥梁——从北向南通往平安庄。这座桥应该是因为去平安庄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在旧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图中桥梁右侧连着北边的大栏村,左侧连着南边的平安庄。)

    过了桥往东一拐,莫言旧居就到了。老屋坐落在村子最北边,紧贴着胶河的南岸,是一溜五间土房,看上去真的已经很老了。在旧居里,我们聆听了莫言二哥管谟欣的讲解……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过了桥沿着这条水泥路前行不到200米,右侧就是莫言旧居。可以看出,这条路是最近硬化的,是莫言的影响带来了村里的这些变化。)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居后墙、西屋山)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居西墙及门楼)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这种门楼是典型的胶潍风格,1980年代前,多数农村都是这种风格,从门楼出来就是长长的胡同。)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院内布局)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五间正房:窗台以下是砖石,窗台到屋檐之间是泥土。房顶上的红瓦、青瓦是后来更换的。以前农村的屋顶都是用麦秸做成的,又叫草屋。这样的房子博主也曾住过许多年。)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院内陈列着一些展板,有关于莫言的介绍。下同。)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院中的两只水缸,水缸又叫做瓮。农家常用它来当做储藏饮用水的容器,也可用来腌制咸菜。是农家生活必备的家什。)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庭院西南角的门楼。此门在当地也叫做角门、脚门或街门,由此出去后便是共用的胡同。胡同一般呈南北走向,莫言旧居门外的胡同也同大多数村庄一样,随着旧房和村庄的改造被拆毁,但好在还能看出一些痕迹。)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居院中摆着几张条桌,上面摆放着一些莫言的著作和旅游纪念品。这些东西由莫言的二哥二嫂经营,价格挺公道。)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旅游纪念品主要还是高密当地的民间手工艺作品,如聂家庄泥塑的代表作“叫虎”以及高密剪纸等。)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先生会为购书的游客写下几句话,并签下自己的名字。)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盖上纪念章)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这是博主购得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管谟欣先生欣然命笔“高粱地里说丰年,听蛙声一片”。)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一丝不苟地盖了三个纪念章。书样如下。)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以下是旧居老屋内的场景: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先生,他在向博主一行义务解说莫言的故事。)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里间的炕,墙上有莫言当兵时的黑白照片。)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照两张)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父母照片)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照。左侧为当年拍摄电影《红高粱》时所摄,从左至右: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屋内家什)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旧式家具)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部分农具)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最东头套间的门闭着,上面贴着管谟欣先生书写的对联。)

    下面再到院子外面看看,同时也看看整个平安庄。GO!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从外面看,莫言旧居掩映在绿树之下,夏天这里应该是一处乘凉好地方。)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图中的房子位于莫言旧居西面,也是一处有故事的房子,其介绍见下图中的展板。)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这是上面这处房子的庭院。从墙外拍摄。)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居周围还有几处老房子,这是位于旧居南面的一处,土山墙斑驳陆离,很有沧桑感。)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居西旁还有一处不大的民俗馆,里面陈列着一些当地手工艺品等。)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民俗馆后面就是胡同西侧的莫言的老邻居,里面的男主人说,他从小和莫言一起长大,可他并不姓管。他也在院中摆了一些土特产在卖,可见受莫言的影响,一些村民也沾光了。)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莫言旧居后面的小院中有两盘农具,一件是石碾,一件是石磨。看得出,这是后来修建的,但反映的却是过去人们的生活情态。特别是石碾子,博主小时候真没少推过。通过图片还可以看得出,远处正在建一些青砖房子,由莫言而引发的旅游效应随处可见。)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在胶河南侧的河堤上,左右两侧的河流和村庄一览无余。河堤上的甬道看来也是新修的,而且河堤上还装有路灯。)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看得出,高密东北乡还不算富裕,平安庄内的老房子还有不少,但为了美观,靠近道路的旧房子,其外墙全被涂成了粉白色。下同。)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像这样的宽大的瓦房在村里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吧)
    为了使朋友们对莫言旧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这里把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先生去年发表在《大众日报》上的文章《老屋》及《<老屋>补记》截图下来贴于此处,供大家品读。

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走进高密东北乡之一:胶河 <wbr>平安庄 <wbr>莫言旧居

 

(摄影及制图:水凝山巅)
2014.5.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