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天台山风光

标签:
日照市天台山风光石头山植被防火旅游 |
分类: 图文并茂 |
日照天台山风光
(上图:站在山巅上东望,可以看见东面的黄海——照片中天地交接处。)
(上图:此怪石貌似一条被腰斩的蜥蜴。)
(上图:太阳神祭坛遗址。天台山主峰东侧有石刻岩画,刻画的是人们在黎明时分祭祀太阳神的情景。西侧有人工筑成的祭坛。筑坛所用的土壤与周边土壤明显不同,说明是异地所取。祭坛土层最深处达两米,自下而上出土大量祭祀用陶片,说明祭坛为逐年垫土而成。专家鉴定陶片的年代最早来自商代,最晚为春秋战国时期,延续筑坛1000多年。)
(上图:仙人台。仙人台是齐地琅琊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河上公的悟道登仙之处。河上公又名河上丈人。《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巨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河上公最主要的贡献是为老子的《道德经》作注。《道德经》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著,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过注。这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由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是最古的《道德经》注本。)


(上图:图中右上角的一爿红色房屋就是下元一村。)
(上图:老祖像。老祖像历尽风雨沧桑,底座山岩上有人工刻画的太阳图案,太阳中间为原始的“祖”字。传说该石像是东夷人父系社会的始祖——帝俊的化身。西侧的天台山极顶是俊台,相传为帝俊祭天之处。山下尧王城遗址中的墓葬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反映了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建立的东夷古国对太阳神和祖先帝俊的崇拜。)
(上图: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的典故与魁星有关。传说东夷人女性祖先羲和最早识别北斗七星并把离斗柄最远的一颗命名为魁。伯益成为部落首领时在扶桑山鳌头石梦遇魁星,受其点画而著《山海经图》。后人遂尊魁星为文运功名禄位之神(赤发蓝面,翘足,捧墨斗,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并在鳌头石后修建魁星阁。据此典故,自唐代始考生在迎榜时都是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此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莘莘学子到魁星阁上香,到鳌头石许愿者络绎不绝。魁星也似乎特别关爱日照的学子,仅宋元明三代就出了三名状元。而山下的丁氏、秦氏家族,进士举人达官显贵不计其数,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则成为其中的杰出代表。)
(上图:魁星阁遗址上的“魁星阁”三个字——貌似象形文字或者甲骨文。)
(上图:这就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258米。)
(上图:站在此山望彼山。图中的这座小山听说叫“华山”,或有耳误。)
(上图:山上的怪石随处可见。)
(上图:站在山上看山下的村庄。据说这个村叫“簸箕笃子”,名字很怪,但未来得及探寻村名由来。)
(上图:清静谷。清静谷在远古时期是东夷人祭祀太阳神之前的准备之所,曾出土过多种祭祀用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传说自帝俊羲和开始,东夷先人大羿、太昊、少昊、帝舜、伯益以及商王成汤、莒国国君、秦始皇等人都来过这里,并在这里沐浴更衣、清静心境,为第二天的祭祀和朝拜做准备。清静谷冬暖夏凉,春天野草最先吐绿,夏天则清爽宜人。)
(上图:东方神龙。中国的龙崇拜源于位居三皇五帝之首的东夷领袖太昊。传说太昊继位部落首领到汤谷祀日时,见飞龙自天而降并卧于太阳神石之侧。太昊视飞龙为祥瑞,赐名东方神龙并在祭龙台隆重祀之。对此,《竹书纪年》载:“太昊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左传》引郯国国君言:“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东方神龙总长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
”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龙头上两泉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昔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曰:“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
(上图:这就是龙头,上面的两只“龙眼”里都有水。因神龙太长,相机无法拍摄全景。)
(上图:山上的坟茔。村民把山下的坟移到了山上,这就给山下腾出了更多的耕地。我特意留意了一下,的确没有烧纸钱留下的灰烬。)
(上图:一棵树生长在两块巨石之间的缝隙里。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震撼,所以我特意为它留了影。)
(上图:两棵不同品种的树木缠绕着生长在一起,我名之为“拥抱”。并留此存照。)
(上图:汤谷底部的溪流。汤谷即“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上面这一组5张图片全是山上道路,看得出小路弯弯,草深林密。行走其中,如临仙境,令人神清气爽。)
(文中照片均由水凝山巅拍摄)
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