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引领,板块推进——通分课堂教学实录
(2011-04-14 00:17:59)
标签:
杂谈教育主张预习提纲思维课堂教育 |
分类: 思维课堂 |
六学引领,板块推进——通分课堂教学实录
1、自学——探究新知
引入:
师:屏幕出示,2/1=(
刚才老师把这两个异分母分数分别转化成了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一转化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通分”。
(自学是指课前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二、说学——汇报交流。
1、每个组自言自语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5页,先自言自语地说出你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生开始自言自语地说出在预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内容)
2、小组交流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注意每组至少要安排一个好的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大约3分钟
3、汇报小组上台汇报、交流。
(“汇报小组”是指课前教师指定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的同学要在上课之前将新内容、解答过程、好的经验和方法等写到后面的黑板上去,作为汇报的主要内容。每个小组轮流进行。)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小组汇报交流”,今天的板报是哪个小组出的?
生:是我们第8小组出的。
师:好!请你们小组上台汇报。(第8小组的5个学生走上讲台)
生1:(一边指着事先抄好的板书,一边说)通过预习,我掌握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一个是什么叫通分?通分就是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分别转化成和原来分数分别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第二个概念就是公分母的概念,在通分中相同的分母,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分母。下面请请大家一起把概念读一下。(学生齐读概念)下面我想问大家一下,在通分的概念中,你认为哪几个词最重要?(其中一学生说:我认为“分别相等”非常重要。)对了!在今后的考试题中有可能会这样考我们:把异分母分数,分别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让我们判断。这句话明显错误的!它把“和原分数相等”这句关键的话漏掉了!
师:讲的不错!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联想到今后的考试题的命题,会学习!
生2:刚才××同学讲了通分的概念,下面我用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叫通分。比如1/9和1/6这两个分数,我们首先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8做公分母,然后把1/9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得2/18;然后再把1/6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3得3/18,这样通分就完成了!我想问一下中间的过程可不可以省略?(大部分学生说可以省略,师道出在非常熟练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师:讲的很好!能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非常好!
生3:下面我们来看看练一练的第一道题,怎样把5/6和7/8统分呢?首先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做公分母,然后进行转化:5/6=5×4/6×4=20/24;7/8=7×3/8×3=21/24,这样通分就完成了!
生4:1/3和1/12只要转化一个分数就可以了,因为12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把1/3转化成4/12就可以了:1/3=4/12;1/12 =1/12
师:你讲的很好!老师想追问一下:为什么这道题只要转化一个分数?(生说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成倍数关系)
生5:9/8和11/9是这样通分的,先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72,然后把它们转化成72作分母的分数:9/8=9×9/8×9=81/72;11/9=11×8/9×8=88/72。
师:你们小组板报出的好!讲的也很精彩!把掌声送给他们。
4、学生质疑问难。
师:你们在自学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
生:老师,我想问一下,例4中的3/4和5/6分别转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这个我知道是通分,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是不是通分呢?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它是不是通分呢?
生1:我认为是通分!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2:我认为不是通分,因为它没有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所以不是通分!
师:因为没有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所以不是通分,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生2观点是不正确的!这说明你对通分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的理解,通分的概念是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转化成和原来分数分别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都叫通分,不管它用12、24还是48做公分母,都应该是通分。
师:你认为是通分。
生2:我想提醒一下生3,书上65页有这样一段话:通分时一般用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书上讲用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你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肯定是错误的!
生4:我想请生2解释一下“一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2:一般!一般就是一般吧!(全班大笑)
师:谁能帮生2解释一下?
生5:我想“一般”的意思是“通常”的意思,说明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所以我的看法和生3一样,它应该是通分!
师:还有谁要讲?
生6:如果把一般改成必须,我想生2的看法就是对的,这里用的一般,就说明还有其它特殊情况。所以只要用它们几个数的公倍数做公分母,都应该是通分!
师:老师想问一下,认为它是通分的请举手!(生2这时也举起手来)
师:生2你怎么也举手了!
生2:我错了!我把“一般”当作“必须”了
师:这两个虽然都是通分,但谁更简单一些呢?为什么?
生:第一个更简单一些,因为它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师:对!所以我们在通分时,最好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更简单!当然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也是通分!
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书上全是两个数通分的,有没有三个数或对更多的数进行通分呢?
生2:我想应该有,比如,下面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比较大小,都会出现三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
生3:另外书上也有这样一句话:通分时一般用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时的几个数说明了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师:讲的很好!还有问题要问吗?
生:学习通分有什么用呢?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学习通分有什么用呢?
生2: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
生:可以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有没有通分子的?
师:有!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有时分母的数都比较大,这时就可以把分子化成相同的进行大小比较。比如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时,用通分子比较简单。2/5
但通分子不是通分!
生:我想问一下:把1/3和8/12分别写成:1/3=1/3;8/12=2/3,这个是不是通分呢?
(有的认为是,有的说不是,当时学生讨论的很激烈,)
师:根据通分的概念,应该是通分,但根据书上的要求,要用公倍数做公分母,它又不符合通分的要求。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再讨论好吗?
(说学是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把课前习得的内容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自主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三步:导学——点拨提高。
师: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预设了几个问题,看这些问题中哪些已经被同学们自学解决了,哪些还存在困难?下面来看看老师是提的哪些问题:
1、
2、
3、
4、
5、
6、
(导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能够认真专研教材,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设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使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暴露。)
第四步:帮学——释疑解难
师:以上问题,你们有困难吗?
生1:通分的方法是什么?我还有一点不懂
师:谁能帮她?
生2:先确定公分母:一般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师:看第四题,刚才同学们都说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这个特殊情况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出示特殊情况:1/3+3/4+7/24,比如以后这题计算时,一般先计算1/3+3/4,用最小公倍数12作公分母,但这题为了计算简便,可以直接用24作公分母。
师:现在就剩下第一个问题了,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第一是会求最小公倍数;第二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对!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讨论,我发现大家对通分这部分内容学得非常的好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帮学这一环节重点是解决了学生的困难。使学生在教材重点、难点处遇到的问题得以化解。)
第五步:考学——检查反馈。
(内容略)(检学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步教师能够设计出一定量的练习,既具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创新。)
第六步:评学——表扬激励。
师:评价一下自己或他人。
生:我认为应该给第8小组加分,因为他们板报出的好,讲的也精彩。
生:我认为我今天表现很好!我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所以应该给自己加上1分
生…
师:今天,黄老师要给提出问题的人,每人加一分!因为只有能提出问题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
总评:本节课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1、它实现了教法的创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走向了“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按“复习→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它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但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结构”则按“自学→说学→导学→帮学→检学→评学”这几个步骤进行,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它让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向交流过程,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从而提高了收集处理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它实现了学法的创新,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学习”。学生被动参与学习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它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说,先讨论后归纳,先思考后点拨,先看书后练习,先练习后互评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改变学生“死记、死背、死练、迷信权威”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从“书本学习”走向“实践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充分体现民主性。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在学习过程中发扬民主,在练习过程中突出民主,在思维归纳中管理民主,这样就能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思维和心理得到同步发展。
4、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自主探究”教学中的每一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认知心理的差异特点进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5、充分体现互助机制。 “自主探究式”教学,能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友好地互学互助,取长补短,使学生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