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中海东岸的风情——走进以色列(四)

(2012-02-24 09:43:07)
标签:

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

隔离墙

海牙国际法庭

伯利恒

旅游

    巴勒斯坦是耶路撒冷的城中城,国中国,分属不同的国家。
    伯利恒(Bethlehem),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人口不多、面积也很小,安安静静的矗立在约旦河西岸的。
       但这里却是世界闻名原因在于二千年多前在此处降生一个神奇的男婴,而这个男婴日后成为一位超级名人,他是以肉身来到人间的救世主——耶稣。


       伯利恒,是巴勒斯坦领土,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六日战争”之前,曾由约旦控制,战争之后,控制权归以色列了,原因很简单,以色列打赢了。
  去伯利恒,先要通过以色列军方检查站。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被告诫,在以色列这边,一定不要拍照,可能会有很大麻烦。想拍隔离墙,等过了关口,到巴勒斯坦那边再拍。但是没忍住。。。。。。


    远远看去,伯利恒被水泥隔离墙包围着,顶端装着电网、照明灯和摄像头,每隔一段,都建有瞭望塔,远远看着好像是个监狱,气氛本应感觉十分的紧张。然而,墙上画满的涂鸦,让人无形中轻松了许多,而且这些涂鸦堪称艺术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和人们内心的渴望,仔细看看,慢慢回味,还有很有意思的。

    隔离墙是由右翼利庫德集团的沙龙政府修建,但隔离墙计划却是左翼工党政府巴拉克总理制订的。左翼政治力量占上风时代,拉宾、佩雷斯提出“以土地换和平”计划,并且准备归还90%的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令人遗憾的是,巴勒斯坦人那时有些看不清形式,没有多少实力,但心态上却还很NB,阿拉法特说:“为什么不是100%呢?”由此失去了收回被占领土的唯一机会,看来,贪婪是会害死人的。当天赐良机降临巴勒斯坦时,阿拉法特轻率地放弃了。就在以色列左翼大力推进“以土地换和平”计划时,巴勒斯坦人以为犹太人为软弱,见到怂人就搂不住火,武装渗透与人体炸弹袭击不断,使左翼工党政府焦头烂额,时任以色列政府总理的巴拉克,不得不制定“脱离接触”的“隔离墙计划”。
  沙龙政府修建隔离墙,遭到巴勒斯坦人和一些国际人权组织的抗议,但无济于事,以色列很快建起700公里长的隔离墙,将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几个地区,隔成一个个孤岛。随后,隔离墙威力显现,卓有成效,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渗透与人弹袭击几近绝迹。
    海牙国际法庭曾宣布,以色列修建隔离墙违反国际法,要求其立即停止,并拆除已建成的隔离墙。后来,联合国以压倒性的多数,通过了决议,要求以色列执行海牙裁决。但是,海牙国际法庭和联合国,都不能解决以色列遭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渗透和人弹袭击的威胁,因此,以色列我行我素,对海牙国际法庭和联合国的裁决置若罔闻,隔离墙修建从未停止,更别说拆除了,海牙与联合国也就一边看着,一点办法没有,再次证明这两个机构毫无存在的意义,基本上不管什么事,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

    巴勒斯坦人民解放组织,好像简称不是“哈马斯”就是“法塔赫”,以前总把他们和恐怖组织联系在一起,认为无比凶悍。其实,巴勒斯坦人民也没我们想像的那么苦大仇深,生活在这里的,基本还算不错,光看媒体的报道,很容易出现误解。
    伯利恒现在应该是个旅游城市,因其独特的宗教地位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自1999年年底开始,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等基督教主要流派先后按照各自的传统在伯利恒举行了隆重和盛大的圣诞庆祝活动,所以宗教看点很多,随便走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