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西街,如雷贯耳,似乎凡是喜爱旅行的人,很少有不知道这里的,但当我真的到了这里,却发现也不过如此,也许是我真的落伍了,对于酒吧这种灯红酒绿的地方,本身兴致就不是很高,而且事实上,就算以酒吧而论,感觉也不如北京的后海和南锣鼓巷,起码在文化层面上就输了一筹。也许我这样说,会有很多人表示异议,不满,说我没有了解到阳朔西街的真正的精髓,这当然也是可能的,只是我一人之言。但我的第一感觉确实如此。阳朔西街要比北京后海热闹的多,不过给我的印象却是很杂乱,满街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街边无数的摊位连成了一片,服装摊,水果摊,小吃摊,首饰摊,连卖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虽然称之为酒吧街,其实更像是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如果说还能体现出一些独特的东西,那么就是街头我看到了好几处文化衫现场绘画,有些新意,遗憾的是,我试了试,水平却并不怎么样。
也许开始抱得期望太高,西街真的让我很失望,我所喜欢的酒吧,希望不是很嘈杂,可以静静地喝着酒水或饮料,听着音乐,偶尔上上网或几个朋友一起聊聊天,能感受到别人欢乐的一个场所,同时也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但显然,这里缺少这样的地方,以至于这次阳朔停留了4天,我竟没有拍摄一张照片,或许也是阳朔西街众多来访者中唯一的一个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在这个季节,这里总是这样,烟雨蒙蒙,阴多晴少,一如2008年的中国股市。雨不是很大,但让周遭的景物看起来很朦胧,穿行在薄薄的雨幕中,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我走进了黄姚。。。。。。
曾经有人说:"黄姚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刻征服了人的心"。
黄姚是宁静的,历经岁月的变迁,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街巷,残旧的院落,青青的小河,弯弯的小桥,纯粹自然的人家。。。。。。一时间,让我觉得有些不适应,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浮躁的心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走进黄姚古镇,如同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一条静静的溪水在古镇中缓缓流淌,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岸边是参差逶迤的明清民居,古朴简洁的石拱桥,横越溪水,把古镇连接在了一起,溪边生长着一丛丛青翠挺拔的毛竹,不时有翠鸟落上枝头,悦耳的鸣叫。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溪水边的那颗大榕树,一把伞盖,遮天蔽日,晴时遮荫,雨时挡雨,树周的空地上放着几把躺椅,还有棋盘,可以想见,空闲时必定有人在此树下喝茶,品酒,下棋为乐,抬头可观小桥流水,回首则是乡里人家,那是多么诗情画意的一件事。
细雨中踢踢塌塌地走在凹凸不平的街巷中,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青石板在脚下缓缓延伸,身边是色彩斑驳墙壁,雕栏,见证着岁月的痕迹,窄窄的巷子不过3,4米宽,迂回曲折,几个弯之后,方向就完全迷失。好在古镇并不大,绕来绕去,总能走出,往往眼前一亮,那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古镇里四处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黄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具体文献我没看过,不过据说这里属于“九龙结穴”的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仅康熙到光绪年间,这里就出了11个举人,如此小的弹丸之地,可着实不易。直至今日,这里仍然保持着家家户户都贴春联的习俗,众多的楹联,匾额,也侧面反映了这里沉积多年的文化底蕴。昔日繁华的黄姚虽已一去不返,但所保留的这些恰恰正是黄姚的精华所在,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流动与延续,令人在现实与想像中留连。。。。。。
来到黄姚,不能不说一下黄姚的特产,豆豉,九制黄精,豆腐酿。这三样东西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稀罕的物件,其他地方一样买的到,不过这里的为什么就那么出名呢?据当地人说,主要还是由于当地石山溶洞流出的泉水所致,纵然工艺完全相同,离开了这个地方,也就没有了黄姚的味道,看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这里的每样东西都烙上了黄姚的印记。
梦境般的黄姚,小巧雅致,毫不张扬,但却如陈年美酒,越品越有味道,或许,这就是黄姚古镇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