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起来后简略调整,大家集合去吃早点。
兰州的牛肉拉面早已名声在外,拉面的馆子也到处都有,生意都还不错,我们去的这家门脸不大,但很干净,价格2.5元/碗,感觉比北京便宜了不少,端上来之后才发现,里面没肉,肉是要单独加钱的,这样其实和北京差的也就不是很多,我想天下也没这么便宜的事。汤,辣椒都很不错,但面要开票自己去窗口取,和70年代的国营饭店有点类似,服务应该说没有北京那么人性化,从这里就可以感觉出这里生活的人压力不是很大,缺少的是一种竞争的意识,不过这样也好,生活安逸比什么都重要,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我已经十分厌倦了。
拉面馆的厨房
今天的目标是拉卜楞寺,旧称扎西奇寺,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背依龙山,面对凤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原有六大扎仓(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辨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即嘛呢房)等建筑,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资料就了解了这么多,因为我并不是一个佛教徒,对于佛学有过了解,但理解并不深刻,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藏传佛教(黄教密宗)相较于汉人的佛教(青教禅宗),保留了很多神秘的地方,这些吸引着我,对于教义,反倒抛之脑后了。而且,一种思想只是一个人的理解,释迦摩尼的传法,信徒一千个,就会有一千种理解,拘泥于教规,形式上的东西,我并不觉得有趣,但对于信徒们的虔诚,我是很尊重的,这点来说,应该说和普通游客还是区别很大的,我是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去体会他们的那份信仰。
兰州距离拉卜楞寺大约不到300公里,路也很是好走,一天的时间,富富有余。试了试车辆,长风猎豹,感觉操控还是不错的,不过没有什么改动,对于喜欢玩车的我没多大的吸引力,路上开了一段,看后面的女士们一个个面色不善,看样子有点害怕吧,也不知道是我开的快还是怎么着,干脆还是交给专职司机去开吧,正好我也可以慢慢欣赏路上的风光。
路上的风光
冬日的甘南,一派萧索,经过的地方,大都是回民聚集区,带着白帽子的穆斯林似乎不怎么在意春节,也许开斋节才是他们的节日,反正一路上没有半点过节的气氛,黄土地,略有荒芜,可能缺水的缘故,感觉这里是比较贫瘠的。高大的清真塔倒是每个村子都有一个,金碧辉煌,可以想见宗教对他们来说意义有多大,我在想,这次旅途,也许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宗教的氛围了,无论是佛教还是伊斯兰教。
大清真寺
中午时分,到达了夏河,拉卜楞寺已近在眼前,这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街头各种服饰的人都有。拍照留影他们看来并不喜欢,一般都不配合,也有拉着你给她(他)拍照的,但这些人是要收取费用的。一直以来,总是觉得经济的发展,慢慢削弱了人们性情中淳朴的一面,感觉不是很好。这里也遇到了几个北京的朋友,聊过之后,才知道刚刚做过一场大法事,现在寺庙很多地方都不开放了。可谓来的不巧了。
午后的阳光十分强烈,映衬着周围积满白雪的山峰,感觉有些刺眼,金碧辉煌的拉卜楞寺傲立在群山之间,显得巍峨,庄严。
看着那些的礼佛人们,一步一扣首的走向佛前,那份神情,肃穆,庄严得无与伦比,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神灵,能够感受到这份虔诚,那是多么幸福一件事。我默默地为他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