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正月二十小填仓,二十五大填仓,祈盼五谷丰登……
(2015-03-09 20:43:16)
标签:
美食文化 |
填仓又写作添仓、天仓,也称新正节。一般以正月二十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填仓。
各地填仓时间略有不同。河南新乡,十九日添仓,家家祭仓神。阳武,十九日添仓,在存放粮食的地方燃灯设祭,祈求好年成。陕西绥德,二十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辽宁新民,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二十四日早晨,人们用用灶内柴灰在院里撒圈作囤。并二十五日往饭盂中添新饭,叫做“填老仓”。二十六日才撤去。辽宁义县,在二十日夜,以谷、黍、麦、豆等面蒸丸,祀仓、箱、井、臼之神,叫做填仓。 锦西,二十五日填老仓日,从园场沿道撒灰,直到院内的粮仓处,俗称引仓龙。 铁岭,二十三日为新仓日,新出嫁女的娘家要给女儿送来馒头填仓”。二十五日为母仓日,在这天祭祀仓神。
据说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还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还要祭土地和磨神。填仓节还崇拜老鼠——仓神。要把正月十五蒸的白面刺猬、老鼠放在囤外,期望五谷丰登,让刺猬、老鼠往囤里送粮或叼钱。
填仓节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产物。相传在很早以前,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封建帝主不顾黎民百姓死活,照旧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仓官,不忍看百姓受苦,便违令把官仓打开,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为保护百姓,他纵火烧掉搬空的粮仓,自己也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仓官,人们在每年正月二十五,用自家粮米补足烧坏的仓库,称填仓。
各地民俗有共同点。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落或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些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人丁兴旺。晚间,要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处都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填仓节地方民俗——
地画仓囤,讲究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工艺类似沙画。小填仓日象征夏粮丰收,大填仓日象征秋粮丰收,要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打扫院落。山西各地在天仓节这一天,要用笤帚打扫院落墙壁,扫除昆虫以防虫害,并烧纸焚香祭奠,以消灾除难,祈祷丰收和人财兴旺。据说扫到的昆虫越多,丰收约有盼头。
器物不外借。这一天,各家都不向别人家借东西,也拒绝别人来借,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农民忌在此日卖粮,粮店收购却偏爱此日,要摆酒设宴款待卖粮人。
点灯祀神捏面塑。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还为家庭每个人按照属相,用面捏生肖灯。再捏仓官老爷,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驮炭毛驴,以及酒盅、酒壶、银钱、元宝、人口盘子等。
祭奠仓官。为了纪念仓官,要隆重祭奠、纪念仪式除打囤添仓外,还要向仓官画像焚香、点灯。还有担煤、担土、担水等形式。祭祀时人们大声喊“天仓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黑小子,赶车来,元宝粮食赶到俺家来”,意在祈祷丰收,希望生活富裕。
填仓节食品——
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
吕梁地区喜吃糕。有把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掺入,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即煎饼或春饼。用饼包裹各种菜肴,卷而食之。如果刚娶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
山西境内旧有民谣:“过了年,二十二,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东墙,拾到昆虫验丰年。”讲的是填仓的民俗。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到晚上点燃放置室内各处,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和顺、榆社蒸谷面团。祁县是家家户户蒸一种包有豆、枣或糖馅的口袋状面食。左权是蒸制一种叫“仓谷连”的面食埋入粮囤内。昔阳县是用黄米面蒸成五谷(谷穗、高粱穗、玉茭、瓜果等)、碾、磨等形状食品,并要蒸一个人形仓官。平遥县是用白面包红糖蒸成口袋状或元宝状的面饼,俗称“布袋袋”。蒸制食品方法不同,目的一致,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满囤,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城镇里市民不举行祀祭,却喜欢这一天到庙会或粮油铺购买米面油盐煤柴等生活必需品,以必要的生活储备比喻添仓。天津人必吃干饭熬鱼汤,比喻连年有余(鱼)之意。山西各地讲究吃黄米糕,“糕”谐音“高”,含生活步步高吉庆之意。老北京人则全家要吃烙饼,卷菜肴或熟肉,称“盒子菜”,以饱腹胀满喻填仓。久负盛名的西单天福号酱肉铺、前门外粮食店的福云楼等。把清酱肉、酱肘子、猪头肉、猪肚、猪肝、酱口条等京味酱肉,分别放入雕漆食盘内,然后装进有九个格子的食盒内。根据顾客的订购,派伙计用提梁笼盒送到家中。吃盒子菜,抹甜面酱,夹大葱丝,颇有山东沿海的风味。
如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而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在我国华北农村及北京郊区。农民们流传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平日农民生活很苦,过节时吃顿小米干饭杂面汤(杂面,指绿豆面的切面条),就算改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