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罐车运食用油乱象,为何拖成“潜规则”?

(2024-07-02 22:36:54)
标签:

普货罐车

煤制油

不洗罐

运输食用植物油

公开的秘密

分类: 时评

2024年7月2日“圳论”公众号


罐车运完煤制油,不洗罐就直接运输食用植物油?前不久,新京报记者的追踪调查,令人瞠目结舌。


记者追踪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既运糖浆、大豆油等食用液体,也运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运完煤制油后又直接运送食用植物油,据业内司机反映,罐车最多可残留十几公斤煤制油;食品类液体和煤制油等化工液体混用罐车且不清洗,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这种“公开的秘密”,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在这种盛行的“潜规则”中,至少有两条底线失守。第一条是“专器专运”底线。国家推荐性标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提出的“使用专用容器,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和容器”,被抛到九霄云外。第二条是起码的卫生常识底线。罐车运完对人体有害的化工类液体,起码得清洗干净,再去运食用植物油,但这退而求其次的一条底线也被踏破。


运费一降再降,单次洗罐却要花几百元,罐车行业也很“卷”。在行业内卷背景下,如果监管失灵,乱象滋生是可以想见的。


监管部门为什么打盹了?


据说,食用植物油运到目的地,简单的取样检验是能够过关的。这种检验项目是否过于简化,有没有必要设置更为严格、全面的检验指标,需要食安监管等部门作出回答。


食品安全需要全链条监管,而司机反映的“卖油的厂家不怎么管,买油的公司不知情,让运输公司钻了空子”,说明监管在食用植物油罐车运输全过程呈“断链”状态。补齐监管漏洞,在运输工具、运输过程、目的地等环节设置监管力量,是治理罐车运食用油乱象的必然之举。


治理罐车运食用油乱象,应该有清晰的标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作为国家推荐性标准,提出的“专器专运”,优于“罐车混用、换运洗罐”。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适用的标准应该是各行业中最严的标准。具体到罐车运输食用油,其各环节都应该采取清晰的最严标准,防止买卖方和承运方通过自行解释来“钻空子”。


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成为“公开的秘密”,说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问题发生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曝光,更谈不上治理,这是对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问。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有必要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在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上多想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