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子赋能种子”暴露农业科普漏洞

(2024-04-23 21:47:35)
标签:

农作物种子

量子赋能

骗局

科普链断裂与缺失

农业科普体系的漏洞

分类: 时评

2024年4月23日”圳论”公众号


前两天,央视曝光了商家给农作物种子“量子赋能”的骗局。一些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称种子经过量子赋能之后,农作物长得快,还能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连口感都会变好很多。而用来给种子“赋能”的“量子能量舱”,其核心组成部分,不过是一块像普通写字板一样的板子。


面对“量子赋能”商家抛出的“地磁场”“量子纠缠”“线粒体”“多维波频能量”等专业词汇,一般人都会感到晕头转向、难辨真假。而对于关系到农作物收成的大事,农民朋友也不会掉以轻心,会选择向更懂行的人请教。和泥沙俱下的网络相比,农技人员等身边的专业人士无疑是更方便、更可信的请教对象。


许多农民朋友最终落入“量子赋能种子”的圈套,说明他们没有找到可以请教的“明白人”。人们可以嘲笑商家“大忽悠”,也可以同情那些农民朋友“不小心”,但也别忘了这里有一根链条断裂了——我说的是科普链。


商家忽悠农民为“量子赋能种子”掏钱,这广告在网上可谓是铺天盖地,还成立了公司,有办公楼、试验田,其骗局招摇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是,直到央视曝光,公众没有看到哪位专家出来“打假”、戳穿骗局。当农民朋友需要专业人士答疑解惑的时候,公众也没有看到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并劝阻其落入骗局。当农民朋友需要科普的时候,科普人士哪里去了?


“量子科技”是目前的前沿、尖端科技,很多基层的农技人员也未必弄得懂。如果有一条连接着农村的科普链,从农民到基层农技人员再到上一级农业专家,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弄不懂再传到更高一环,让农民朋友在农业科技方面碰到的问题能够传到中科院研究员等顶级专家那里,这样的问题最终也能得到解答。


在央视的采访中,中科院专家对“量子赋能种子”洞若观火,称“市场上所谓在农业种子或者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术,这是根本无法达成的,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如果专家的意见能够早一点让农民朋友知道,该多好啊!当一些农民朋友捧着“量子赋能”的种子,却种出了贫瘠的收成,他们对“农业科技”的信心又该打几折呢?科普链条的断裂与缺失,最终酿出了“量子赋能种子”的闹剧与悲剧,暴露出农业科普体系的漏洞。


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科普不能缺位。科普不能只是搞活动、出展板这样的自上而下式知识“灌输”。针对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随时随地开展科普,才能“接地气”、真管用。建立一条为农民快速答疑解惑的科普链,帮助农民朋友识别打着高科技幌子的圈套,驾驭真正的农业“黑科技”,这件事大有干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