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萝卜刀”,不能胡叨叨
(2023-10-31 21:37:47)
					
											标签:
																				
                            萝卜刀中小学生解压神器营销安全 | 
					分类: 时评 | 
网友“疯狂的问号493”,心中充满了问号。他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他在今年7月设计的一款“萝卜刀”玩具,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喜欢。这款玩具,现在成了风靡中小学生的“解压神器”,用一名同学的话说:“大家都有,我没有就没人和我玩了”。
“萝卜刀”,因外形像胡萝卜而得名。但它的危险程度比胡萝卜大得多。有媒体进行测试发现,“萝卜刀”的塑料刀尖稍微用力便能穿破白纸或扎入苹果,力道再大些甚至可以扎破矿泉水瓶。
随着“萝卜刀”逐渐走红,线上线下出现了一些“变动款”,其中有些款式的危险程度更大,比如,有些店铺为了增加手感推出了加重版萝卜刀,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还有店铺推出巨型萝卜刀,展开长度达40厘米。这些款式的“萝卜刀”,一旦用来攻击人,后果不堪设想。
哪些款式的“萝卜刀”,已经越过了玩具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问题,需要配备专业力量的相关部门去甄别。但不难看出,有些款式的“萝卜刀”并未越出“安全线”。对于这些“安全款”“萝卜刀”,相关方只有解决好营销过程中的暴力渲染问题,才能让其真正安全起来。
在“萝卜刀”的营销视频和文字中,常常可以看到商家强调其用于戳、刺、扎等动作,比如,有的营销文案说“看我刀了你”“看谁不爽就刀一下”,有的视频甚至出现了用“萝卜刀”捅人、抹脖等画面。这种暴力色彩的渲染,对于心智稚嫩的未成年人会产生负面影响。
有句经典的话叫“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你的行为”,揭示了信息有朝行为转化的趋势。重复信息的灌输,会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从而支配其行为。未成年人由于价值观尚未成型,更容易受到重复信息灌输的影响。一些商家在营销“萝卜刀”过程中反复使用的暴力渲染信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偏,将把孩子们引向“‘萝卜刀’能拿来伤人”这样的错误观念,从而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对于“安全款”“萝卜刀”,商家在营销过程中应当使用引导孩子向善向好的信息,比如,推介其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用途,推介其守护孩子的寓意等等。只要引导得当,“安全款”“萝卜刀”也是有趣的小玩具。再说了,一般而言,“红”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冷”得也快,让孩子们抓住机会多一些经历和体验,无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