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的很忙,上午参加银松六周年活动的同时,又迎来雨花卫健委对护理院的校验检查,然而最有意义的还是下午2点半到5点半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九楼第三会议室参加的南京老年医学会活组织的“老年多重用药评估与管理学术沙龙”,作为沙龙发起部门南京中心医院黄岚院长、南京卫健委药政处禹艳平处长分别做了开场发言,强调老年学术沙龙的对打通药学、科研与医养融合联通的重要性。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倩做了2024中国心力衰竭指南药学解读与更新要点的专题演讲,让我再一次理解抗心力衰竭的金三角到新四联到五朵金花演变发展的临床意义,对我们从事医养融合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意义尤其重大----因为80岁以上的老人心力衰竭发病率在10%以上,而真正按照心力衰竭治疗的并不多,不少老人的猝死、睡眠不佳都与此有关;第一医院潘希丁主任通过一例神经内科复诊病例(急性脑梗等多病共存)的药学分享,让我们见证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引领性发展,特别是她对莫沙必利对肠道五羟色胺受体激动可能对抑郁症有效的大胆猜想(抑郁治疗药物也是对大脑五羟色胺受体的激动,而肠道是五羟色胺的最大来源地),印证了在我院88岁傅性老人用此药治疗便秘的同时,抑郁症得到明显改善的疑惑,这是一名有思想敢于创新的药剂主任,说不定今后就是一个科研立项;国外回来的杜林哲主任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题分享了一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用药方案分析。南医大附院陈瑾瑾主任、中大医院药剂科牛一民主任、鼓楼医院药剂主任等南京行业内专家都来参加点评,我就房颤、静脉血栓、脑梗并发抗凝剂的使用以及沙坦类药物在蛋白尿中治疗剂量等与专家做了互动。会后和专家沟通,一致认为目前三甲医院住院周期十几天太短,不利于病情观察,而医养融合单位对病人长期的观察治疗可以作为三甲医院的一个有力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