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2011-10-08 13:05: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理论 |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话题一 教学的“前设计”
问题1
问题2
1、
2、
3、
4、
5、
6、
问题3
1、
2、
3、
问题4
1、
2、
3、
4、
话题二
问题1
1、
2、
3、
4、
问题2
1、当动态生成正确资源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用事实依据赢得他人的认同,提升资源价值,肯定其可行性。
2、
问题3
1、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2、引导观察想象,发现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3、指引对比分析,探究知识间的异因,防止不良迁移
问题4
1、教师遇到被“卡”要冷静,寻找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2、教师遇到被“卡”要亲和,积极引导思维是重中之重
(1)
(2)
(3)
(4)
话题三
问题1
1、
2、
3、
问题2
1、教学随笔
2、反思日记
3、教学案例
4、教学叙事
5、教学课例
6、写“再教设计”
问题3
1、
2、
3、
问题4
1、
2、
3、
4、
二、有效备课的理论支持
话题一
(一)看电视是学习吗?——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1、广义的学习
(2)学习是因经验而起的变化,学习因经验而发生,这里讲的是经历、实践的意思;
(3)学习是学习者在行为、能力、心理倾向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2、狭义的学习
(1)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具有间接性;
(2)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具有目的性;
(3)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具有系统性。
(二)
1、什么是需要
2、需要的作用
(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三)激发动机——学习行为的动力
1、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与需要
2、动机的作用
(1)引发功能
(2)指引功能
(3)激励功能
3、学习动机
(四)养成习惯——终身学习的保证
1、习惯概述
(1)习惯是经过后天训练获得的;
(2)习惯是个性心理特征;
(3)习惯是动力定型。
2、习惯的养成
(1)明确训练方向
(2)制定训练的规范
(3)施加必要的约束
(4)调动内在的驱动力
(5)坚持一定的时间
(6)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意义建构——教学之所以有效
1、知识建构
2、意义建构
3、赋予经验以意义
4、同化和顺应
5、学习环境
(二)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1、建构主义对教学过程的形式的定位
(1)教学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
(2)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交往互动;
(3)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交往互动;
(4)师生的交往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
2、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1)确定师生双方的对话主体的地位;
(2)师生互相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
(3)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价值示范是提高对话效果的主要方法。
话题三
(一)追求和谐——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
1、教学系统是由无数过程组成的
2、教学是多个矛盾的统一
(1)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矛盾
(2)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矛盾
(3)简接接受与亲历体验的矛盾
(4)教师引导作用于学生自主作用的矛盾
(二)预设与创生——教学是一个生命系统
1、传统的教学系统观
(1)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渐进的线性的过程
(2)为教学过程规定刚性的程序
(3)把教师这种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
2、现代的教学系统
(1)“生命”系统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生长
(2)“生命”系统的程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生命”系统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话题一 教学设计的概念
(一)
1、
2、
3、
4、
(二)
1、
2、
3、
(1)、强调教学设计系统的思想
(2)、强调教学设计的内容
(3)、强调教学设计的特征
(4)根据教学系统的特征,国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5)国内一些学者的看法
话题二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
首先,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题的思想。
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
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
1、
2、
3、
4、
5、
6、
7、
(三)
首先,体现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构想。
其次,体现出润物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再次,教学任务明确,抓住重点。
三 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话题一 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
(一)“我自己肯定能做出来”——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设计
1、激起学生好奇
2、鼓励学生参与
3、教会学生观察
4、指导学生操作
(二)“试一试就会有新发现”——基于尝试—发现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2、提出假设,尝试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
3、归纳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猜想的结果是正确的”——基于探索—研究的教学设计
1、培养探索意识
2、激发探索欲望
3、诱发探索思维
4、拓展探索空间
话题二 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原来这样好玩”——基于做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玩一玩
2、做一做
3、说一说
(二)“数学的用途可真大”——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1、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
2、教师把握问题的导向
3、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话题三
(一)
1、
2、
3、
(二)
1、
2、
3、
4、
话题四
(一)
1、
2、
3、
(二)
1、
2、
3、
4、
四、
话题一
问题1
1、激起学生好奇
2、
3、
4、
问题2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2、
3、
问题3
1、培养探索意识
2、
3、
4、
话题二
问题1
1、玩一玩
2、
3、
问题2
1、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
2、
3、
话题三
问题1
1、什么是合作学习
2、
3、
问题2
1、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习内容
2、
3、
4、
话题四
问题1
1、设计关键问题
2、
3、
问题2
1、为学生呈现多种信息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