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的玩具和游戏

(2022-06-01 20:21:08)
标签:

六一儿童节

玩具

游戏

分类: 杂谈

儿时的玩具和游戏

      我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文化水平的局限,社会上绝没有现代这样的智力玩具、机械玩具、电动玩具,只能因陋就简找一些东西玩。在院内由于一般大的玩伴很少,所以玩时参与的人都不多,在学校里玩人会多些。

弹蛋儿:利用大姆指的力量将玻璃球弹出,击打另外一个玻璃球,弹中就算赢了。

煽纸牌:纸牌有扑克牌的1/4大小,上面画着画,如水浒传人物。玩时用一张牌去煽另外一张牌,如果这张牌被煽翻了,就算赢了。

砍尖:“尖”是用一根长10公分、直径2公分左右的圆木棒,将两端削尖制做的。玩时是用一块68公分宽的木板击打“尖”的尖端,弹起后,再用木板击打,谁打的远谁就是胜者。

砍木头:玩时要在马路边上,用一块小木头击打另外一块小木头,如果被击打的木头弹到马路沿上,就算赢了。

蹦杏核(读hu玩时一般在马路边或楼梯上,先用食指压在中指上,食指迅速落下击打杏核,让杏核蹦起落到马路沿上或上一层楼梯上,就算赢了。

拾杏核:用手握一把杏核,扬起后用手背接一颗;然后将这一颗扬起,用手掌接住;再将这一颗扬起,并用手迅速抓起散在地上的一部分或全部杏核,但不得碰到未抓起的杏核。谁抓得多,谁就算赢了。

    这些玩具都可赌输赢,我却只论胜负,从不赌输赢,否则就不玩了。

      拾簸谷:48个很小的沙布袋,玩法基本同拾杏核。

踢沙布袋:当时踢鸡毛踺子的不多,因为踺子要自己做,挺费事,买又舍不得钱,所以用沙布袋当踺子踢。

跳房:在地上画48个相连续的方格,将一个大一点的沙布袋扔到第一个格内,单脚跳到沙布袋旁,用脚将沙布袋蹴到第二个格内;继续单脚跳到在第二个格内的沙布袋旁,将其蹴到第三格内。依此类推,直到从最后一格跳出来,便算完成了。再将沙布袋扔到第二格,同上跳下来。依此类推,谁完成得多,谁就胜了。

打马尾:这需要3个以上的人玩。分作两帮,一帮掷沙布袋,分立两边;一帮在中间,跳躲沙布袋。如果被沙布袋击中,就被淘汰;如果将沙布袋接住,就可以增加一次生命,用来救出被淘汰的同伴。如果全被淘汰掉,掷沙布袋的一帮就换作躲沙布袋的,依此类推。

打懒老婆: 就是抽陀螺,在小木棒上栓一根布条或细绳,用它去抽陀螺,谁的陀螺转得时间长不倒,谁就算赢了。

滚铁环:用一根较粗的铁丝弯出一个槽勾,用其推着铁环滚动前进,看谁跑得快。

老鹰抓小鸡:一人为鹰,其他人排成一串,为鹰者追抓一串人最末尾那一个,被抓者就变为鹰,由他再去抓最末一个。

藏猫儿:玩的人平均分作两组一组人躲藏起来,另一组人去寻找。躲藏的人如果全被抓到,就算输了;如果有一人回到大本营,就算赢了。

骑马打仗:玩的人平均分作两组一组内由一个人扛着另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抬着一个人,与另外一组人的相同组合争斗,谁把对方被扛着的或被抬着的人扯下来,谁就赢了。

碰拐:两个人分别用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抬起用两手扶持屈放在站立腿前,彼此用膝盖顶撞对方,谁抬起的腿落地了,就算输了。

下五福:在地上画一个正方形,纵横方向各画3条垂直于边线的直线,将正方形等分为16个小方格,并形成25个交叉点。由两个人玩,每人各准备13颗棋子,双方棋子要有区别。先行一方将一个棋子放在交叉点上后,另一方可在其他交叉点上放一子。依此类推,将25个交叉点放满为止。如果自己形成相连续的3个棋子、4个棋子、5个棋子(其两端的两个棋子必须在不同的两条边线上),那么就算你形成了三斜、四斜和大棍,分别可以吃掉对方1个、2个、3个棋子。但规定,将25个交叉点放满后,要由后放棋子的一方先吃子,要吃那个棋子任意选择。谁先将对方棋子吃净,谁就算胜了。

两块吃一块:画一个像下五福一样的棋盘,双方各在底边上摆放5个棋子。如果一方的两个棋子相连续,并与对方的一个棋子相连,在此线上如果没有其他的棋子,对方的这个棋子将被吃掉。谁先将对方棋子吃净,谁就算胜了。

憋死牛:画一带对角线的正方形,去掉一条边,就成棋盘。两人各放两子在角上,交替按线(直、斜均可)走子,一方两子无法行动了为输。

象棋:历史悠久,近代象棋定型于北宋末。两人各执将、士、象、车、马、炮、兵计16枚棋子在棋盘上对局。棋盘是由9根竖线和10根横线交叉组成,双方各占一半,以河为界。将只在己方宫中直、横行走,士只在宫中斜线行走,象只可在己方区域内走田字格(对角位置)。车、马、炮、兵可在对方区域运动,马走日字(对角位置),车、炮直、横行走,但炮只可隔子吃子,兵只可前行,不可倒退,但在对方区域可横走。先后交替走子,以把对方将吃掉(将死)为胜,不分胜负为和。

注: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特摘我自传中的一篇文章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