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子陵钓台的碑刻说起
标签:
桐庐富春江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碑刻杂谈 |
分类: 杂谈 |
2014年5月10日,同家人一起自福建武夷山驱车到桐庐,游览了富春江严子陵钓台景区。我对掩映在青松翠竹中的碑园、碑廊的碑刻很感兴趣,拍了很多照片。放置几年了,前几天我翻出这些照片较仔细地看了看,大部分是对严子陵的评价问题,褒贬不一。
严光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朋友,很有才分。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多次邀请他入朝做官,他均拒绝,毅然回桐庐富春江渔耕隐居生活。钓台碑刻虽然大部分持肯定、赞扬的态度,但也不乏持异议者。
宋朝范仲淹大概可以作为前者的代表。公元1033年,范公因反对废后被贬,外放睦州,次年他在严家祠堂旧址以父母官身份重构严先生祠。他在建祠记中对严光大加赞赏:“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
但明代刘基的钓台诗却有微词:“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显然诗文肯定了伯夷特立独行的清节和姜太公为周王朝的功劳,对严光的不作为有所讥讽。元代赵孟頫的严陵濑诗也有看法:“穷居难独善,辅世岂不优。”近代国民党人陈立夫的题字碑刻是:“为国家尽至忠,为民族尽大孝,以此立教,子孙必昌,国族必强。”似也暗含对隐者不作为的否定。郭沫若访严子陵钓台诗对钓台的真伪都提出了质疑:“岭上投竿殊费解,中天堕泪可安排。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至于严光的隐居同样如此。作为一位有才华的人,严光应该对新建立的东汉王朝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不作为是消极的,是自私的。但他不贪图名利、甘于渔耕隐居度日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值得赞扬的。
范仲淹是一位具有忧国忧民思想的政治人物,与严光这种隐居不作为的思想是相悖的。但他为何却为其建祠加以颂扬呢?范公所处时代革新与守旧派别斗争激烈,官场动荡,官员升迁废黜随时发生。范公是否有隐退的想法?这说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深刻认识到严光不恋官职,甘于清贫的精神是一座丰碑和楷模,有着典型的教育意义。正与他在建祠记中所说:“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隐居是严先生的个人选择,他有这个自由。对他的不作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他的人格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对他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应该加以肯定。
愿严公不恋禄位、不图名利、追求自然平静生活的精神,像高山一样耸立长空!像江河流水一样绵延不绝!
注:作于2019年2月2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