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3这一天

标签:
校园 |
分类: 日记与见证 |
20多年了,今天,我得承认,那时燕园所有的匿名情书,都是我写的。
那时的一草一木,每一片云彩和裙裾,在我眼中,都那么美。
我写了无数情书,投递在未名湖中。
2.
所以,今天,我有点紧张,也有点悲伤,不敢来得太早,也不敢来得太晚。不过,我知道没有人能看出来。
因为二十载的尘土覆盖在我们脸上,八千里的云月早已将我们隔开。
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们好像那么熟悉,又好像那么陌生。
越靠近重聚地点,我们的眼神变得越小心、狐疑,我们朝每一个对面的人暧昧地微笑。怕自己认错了人,叫错了名字,羞于承认自己完全忘记了那是谁……
我们重聚、相对,就像一面面破旧磨损的镜子,试图从对方的脸上见到自己青春的倒影。
当然,很快我们放弃了幻想,会心而宽容地笑了。
3.
20120713北大图书馆东门前,阳光。
20多年前北大老图书馆东门前,雪。
早就知道马龙从美国回到湖南做了大学教授,也通过电话,见面却还是20年来头一回。
还好,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打招呼,感觉还是20年前的感觉。
在我的印象中,马龙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我觉得当年的北大人八九成以上骨子里都是争强好胜的吧,只是部分人优越到了已不必争强好胜——但他又会用一些方法掩饰自己的争强好胜。记得当年马龙在宿舍中同时学习多门外语,背多门外语的字典。我不知道马龙对现在的我什么感觉,这次编辑纪念文集,读到他以前的日记,其中有“刘县书自命清高”的字句,哈哈,“自命清高”也是逃避或掩饰某些竞争的方法。到今天,想必依然会有很多人觉得我“自命清高”。
看看相隔二十多年的照片,中间的吕宁这次没有回来,马龙的脸在阳光中显得比20年前还年轻——其实这也托福于照相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的影像再也不会被时光磨损。
雪中的老照片,凭我的记忆,应该是大一的事情,那是我们在北大经历的第一个冬天,第一场大雪。雪中,艺海为我们32号楼115宿舍的6位兄弟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瞬间。
所谓珍贵,只是对于其中的人而言,那些镜头中的雪和旧建筑,早已寂灭无知了。今天新图书馆东门前的绿草,与20年前雪下的草根,又有什么生命的关联呢?
每次经过那儿,我就想念那些草根和草叶,拼命地想,想从草根深处翻出20年前草地上空的那场细雨,从草尖上复原当年那些深夜的月光。可我总是无法完成。
这一张旧照,也应该是艺海为我们留下的吧。那座位于后湖的旧亭子如今好像已经没了。那时的后湖还非常荒凉,树木灌丛水草都还是野孩子的模样,那亭子建造得也很原始,连漆都没上,被风雨侵染得满面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