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能的任务

(2012-03-03 23:20:59)
标签:

谍中谍

城市

雅各布斯

隆福寺

亮化工程

杂谈

分类: 原创·非虚构

不可能的任务

刘县书

    那天我们从长虹影城看完《碟中谍4》出来,行在长安街上,头脑一时都有些空白——在被那些紧张刺激的动作画面洗掠之后。

“那些发光的树……是真的吗?”朋友指着街道两旁灿烂绚丽的“火树银花”问。

有些显然是假的LED(发光二极管)树灯,有些似乎是将灯饰紧密缠绕在真树上造成的。

“这些灯对树会有伤害吗?”朋友问。

有人说没有,但我仔细查阅了资料,可以判断,实际上肯定多少会造成伤害。因为树木对光与热是敏感的,即便号称节能80%的LED光源,也会产生热量(散热性能依然是LED灯具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被光热包裹的树木自身的生命节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肯定会受到影响,另外,还有受到机械伤害的可能。

“为了这点好看,折磨那些树木,人啊……”朋友感叹。

作为生命,草木生活在都市,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吧。朋友说,每当她开车经过天宁寺桥上那棵孤独的老树,就为它感到难过。当初市政建设者为了体现对古树的爱护,将它保留在大路中间,然后它日日夜夜在车流的轰鸣与烟尘中憔悴煎熬。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许多城市的许多亮化工程都是不必要的。几年前,多个城市就曾出现因电荒而不得不关闭亮化工程的情况。如今,像LED这种新技术似乎又为城市的亮化工程提供了新动力新说辞:因为新技术“节能”、“环保”,代表未来的方向。但这个事情演变的结果好比互联网的出现,当初人们预计电邮和网络媒体的出现将大大减少纸张的消耗(想想无纸化办公的热潮),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事实是原来人们要打印的依然打印,只不过新增加了对电邮和网页的打印,世界纸桨的生产和消费从未出现戏剧性下降。

那些用照明节能新技术为亮化工程辩护的人很少去实际考察这个城市在照明上所有的代价和花费,实际节省了多少开支或能源呢?计算节省的参照系又是什么?那些用来对抗黑夜的过多光源,又惊扰了多少人的睡眠?

我可不是反对照明技术的进步,也不反对政府对新技术发展的鼓励。但就城市与城市管理而言,人们,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实在需要一种谦恭的尊重生命与自然的态度,我们不要误以为我们能够管理和控制城市里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包括黑夜。

从某种意义上,城市亮化和园林工程,反映的正是人们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控制黑夜与草木的雄心。黑夜是自然的一部分。草木也有知。生命是自然最重要最脆弱的部分。人是最重要最脆弱的生命。对于人类,原生态的夜空与草木不美吗?

从自然史的角度看,城市还是一种新生的稚嫩的人工造物,它依然寄生于自然中(估计永远如此),如何协调城市中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人类还需要研究学习很多很多。

城市怀着许多自己的不为管理者所动的秘密。宽阔笔直的大道不一定就比弯曲狭窄的街巷繁华,“火树银花不夜天”不一定就更宜居。建议中国所有的城市管理者都好好读读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部50年前的名著至今有着振聋发聩的启示性。它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波士顿北端一个房租低廉、被政府遗忘的老区看似老旧却生机勃勃,为什么纽约东哈莱姆某住宅区内政府好心建设的草坪却为居民所抱怨……

其中揭示的最核心的秘密是什么呢?说出来好像没什么了不起,那就是:城市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城市问题有着生命问题的“有序复杂性”。用中国的传统智慧来说,似乎是一句套话: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际上,中国的许多城市管理者早已丢失了中国传统智慧,同时,他们管理和控制的野心又缺乏先进理念与制度的制约。如同雅各布斯所批评的美国五六十年代的许多城市设计与管理者,中国许多城市管理者的头脑还充满了对“花园城市”与“辐射城市”的幻想,还把城市问题当作一个简单的机械力学问题,顶多算作一个统计力学问题(当然,我们都知道每一部推土机背后可能还有关于GDP的阳谋与财富转移的阴谋),却没有意识到城市是一个包含了许多生命的复杂的生命体,其中蕴含着不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和秘密。城市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人,每一小片街区,它天然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不简单,并不能指望按照一个简单的人为的理想去改造然后获得理想的结果——没有那么简单,永远没有。

拿城市旧商业区改造来说,北京人有许多失败的教训。那天我们看电影之前在隆福寺商业区吃饭,朋友就感慨:隆福寺这块儿自从1993年火灾重建之后,人气再也不复从前,不知道为什么。隆福寺的改建还有火灾的被迫因素,另外有些名街的改造完全属于“自作孽”,在“改造”之后,看似街道、店面变得更堂皇了,人气却从此凋零,因为许多这种改造都缺乏对人及街区本身的尊重,缺乏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都没有对相关的种种人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安排。北京的秀水街改造、簋街改造,都有教训。

城市是承载那么多生命梦想的复杂的系统,管理者始终应该有一种谨慎和谦卑,觉悟自己的限度。

   那天,我们看的电影《碟中谍》英文名字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Nothing is impossible, “没有不可能”,好莱坞电影总要营造这样的梦幻,但现实世界不是电影,城市管理更非如此。

 

(发表于《财经国家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恩书
后一篇:救赎这一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