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解释框架及多重自我(读荣格《象征生活》)
(2011-10-14 22:00: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探索创造社 |
1.心思的坐标系
感觉-直觉,情感-思考的坐标系。
感觉与直觉真的是相互排斥的吗?不能同时运作吗?情感与思考。必然某一种主导吗?不一定。后来荣格也谈到。不对人作他是某一类型的轻易的结论,不这样断言。因为人的心灵(整体)的真相更复杂。
至少不一定是相消的,也可能相长,螺旋式上升;两只翅膀飞行,我从自己写诗的体验中悟到,理性与感性,发散与集中,不同的对立的因素可以在大脑中(身体中)平行运作,左右互搏,互相推动。
有一个更高的自我,更超然的自我,去整合对立的不同的力量。
有一个更高的自我,更超然的自我,去整合对立的不同的力量。
2.集体潜意识的传承机制及证明
集体无意识(集体潜意识)的证明与传承机制。
潜意识中的个人部分;潜意识中的集体部分,来自“人类的记忆”,集体记忆?类似胚胎发育的重演律?胚胎发育的重演律现在可以解释,是由于基因的渐次展开,高等生物的基因中包含了与以前的生命(更古老生命)的基因。
那么,如果个体的心灵中存在来自人类物种的集体潜意识,其传承机制是怎么样的?可能存在潜意识的遗传基因与遗传机制吗?
与大脑的发育,结构,运作方式,有关吗?与身体有关吗?
身体与心灵的共时性(并存)。无法判断因果,不能轻言。
3.对移情(投射)的不同解释框架及其意义
荣格对移情的解释框架,似乎把移情看作了患者的主动行为,“他”把因在别处受的伤和留下的阴影所造成的反应模式投射到眼前的人身上。“他”的反应不是基于当下的事实(真相),而是基于过往的经历(阴影)。但移情者对他与当下事实的背离并无自觉,“他”把自己的反应当作是有充分根据的。
其实移情不太可能是完全无缘无故的,必然有某些信号刺激了患者,让他把过往的阴影套在目前“无辜”的对象身上——但这个对象恐怕并不是完全“无辜”的,被移情的对象恐怕是发出了某些引发患者“过度反应”的信号,虽然双方都不自觉。
我想,也可以就用刺激-反应模式来解释分析移情现象。过往的恶性刺激在“他”的人格(心灵)中留下了凹痕(伤痕),犹如记忆金属,心灵会在类似刺激出现的条件下自动(不自觉地)作出类似的反应——凹痕的自动出现,犹如记忆金属的行为。健康人的心灵具备足够的弹性,可以顺利恢复,让凹痕渐渐消失。而病人不行。帮助恢复病人心灵的弹性,就是心理治疗的目标。
另外还可能有一种解释框架。把移情类比作免疫反应,过度的移情现象类似过敏反应。在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与引发正常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或异己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分子相似性?否则免疫系统为何会被错误触发呢?
不同的解释框架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不仅仅提供不同的视角。实际上,我相信,世界的本原(真相)不能被一个解释框架所充分说明,我们需要多个解释框架,以像无影灯一般将真理显现出来——可能没有一个解释框架是完美的,总会在照射那个被解释的对象时留下阴影(未被说明的部分),但多个框架叠加的结果,可能更接近真理的原貌。
4.多重自我
我们可以拥有多重自我,不断超拔的自我,不断在更高处整合的自我,犹如相对的镜子,映出多重的镜像。更妙的是,在越高远处,那自我越强大,而熹微。
自我的繁殖,分形,会让我们的内心更丰富,多层,能包容更多素材,在更高层次上整合。
这是一条成圣成神成佛的道路。
3.对移情(投射)的不同解释框架及其意义
荣格对移情的解释框架,似乎把移情看作了患者的主动行为,“他”把因在别处受的伤和留下的阴影所造成的反应模式投射到眼前的人身上。“他”的反应不是基于当下的事实(真相),而是基于过往的经历(阴影)。但移情者对他与当下事实的背离并无自觉,“他”把自己的反应当作是有充分根据的。
其实移情不太可能是完全无缘无故的,必然有某些信号刺激了患者,让他把过往的阴影套在目前“无辜”的对象身上——但这个对象恐怕并不是完全“无辜”的,被移情的对象恐怕是发出了某些引发患者“过度反应”的信号,虽然双方都不自觉。
我想,也可以就用刺激-反应模式来解释分析移情现象。过往的恶性刺激在“他”的人格(心灵)中留下了凹痕(伤痕),犹如记忆金属,心灵会在类似刺激出现的条件下自动(不自觉地)作出类似的反应——凹痕的自动出现,犹如记忆金属的行为。健康人的心灵具备足够的弹性,可以顺利恢复,让凹痕渐渐消失。而病人不行。帮助恢复病人心灵的弹性,就是心理治疗的目标。
另外还可能有一种解释框架。把移情类比作免疫反应,过度的移情现象类似过敏反应。在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与引发正常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或异己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分子相似性?否则免疫系统为何会被错误触发呢?
4.多重自我
我们可以拥有多重自我,不断超拔的自我,不断在更高处整合的自我,犹如相对的镜子,映出多重的镜像。更妙的是,在越高远处,那自我越强大,而熹微。
自我的繁殖,分形,会让我们的内心更丰富,多层,能包容更多素材,在更高层次上整合。
这是一条成圣成神成佛的道路。
前一篇:每个人的天花板
后一篇:在北大生命楼听精神分析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