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陈凯歌有所醒悟,而姜文已开始堕落
(2011-01-27 13:33:47)
标签:
陈凯歌姜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舆论公众瞎眼杂谈 |
分类: 原创·非虚构 |
这篇博文我早想写,一直没腾出空。
我看《赵氏孤儿》比《让子弹飞》好,这次陈凯歌有所醒悟,而姜文已开始堕落。
但影评写手及被传媒影响的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追捧《子弹》,贬低《孤儿》。在亲自观看之前,我也被这些声音影响了,对《子弹》充满期待。看了却很失望。《子弹》有什么毛病?最大的毛病是假、装。节奏也没控制好,一味地装酷扮帅,注射荷尔蒙,一味地快节奏,硬来,没有前戏,没有血肉,炫耀半天,其实都没有真正进入。电影中的一点精华其实来自原著,是个短篇小说,不是个电影。
《非诚2》、《孤儿》、《子弹》我都亲眼看了,相比而言,《孤儿》最好(当然也没好到杰出、伟大的程度),次《非诚2》,这两部都还有能打动人心之处,《子弹》最次,一点点精华其实来自原著,除了抖点儿表面的机灵,电影本身就是个花架子,竟被很多人形容为MAN。
中国电影一直的根本毛病就是假、装。往《子弹飞》这个方向走,依然是假、装,《子弹飞》其实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电影没有大的区别,没有真正的进步。很多叫好者以为《子弹》“寓言”了某些东西,说出了某些他们平日骨鲠在喉便秘在腹却不敢说不敢排放的话,现在他们宣泄了、痛快了、过瘾了,挤眉弄眼、喜不自胜……其实,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许多人平日的隐忍、怯懦、阳痿,在现实中扭曲了自己,要靠这样一部电影来痛快、宣泄、男人一把。
我也赞赏《子弹》中某些“寓言”的情节和思想,但是这些“寓言”本身并没什么了不起,光有一个寓言的框架也不能构成一部好电影,伟大的作品有更多的东西产生荡气回肠、触动灵魂的力量,《子弹》都算不上一部能把故事讲好的电影,更别说伟大了。
可见许多人是人云亦云,或被写手引导而不自知,或是自觉不自觉的势利眼(这几年捧姜贬陈是一种时尚,如今陈的脸上已无“霸气”,他的脸上原来也像姜是充满“霸气”的,自《无极》之后,所有人以贬陈凯歌为乐,同所有中国人以取笑中国足球为乐——顺便说一句,《无极》的确很烂,当初我曾亲眼鉴定),可见你不能简单地听信他人的看法,尤其所谓评论家或舆论。流行的看法未必就是真相或真理,公众往往没有什么高明的眼光——这倒是肯定的。你必须亲自去看原作,亲自去接触、去体验,然后才能得到可靠的想法。
由此想到历史,人类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真正杰出之作、杰出之人被瞎眼的公众和所谓舆论(公道)葬送了、埋没了。流传的未必是杰作、大师。我甚至猜想,多数杰出作品和人物,就像暗物质,一直隐藏在历史的星空中,需要后人重新寻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