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柒线弦v
柒线弦v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15
  • 关注人气: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与生活》征求英才和好文

(2010-08-11 18:25:24)
标签:

健康

分类: 日记与见证

《环境与生活》杂志风格定位与内容构想


◆刘县书(执行总编,environmentandlife@gmail.com,欢迎投稿)

 

1.目标读者

 

我们的目标读者是被环境恶化及相关种种社会问题所困扰的中国人,他们每日亲身感受环境恶化之苦,欲有所改变,却常感困惑、无力、无奈,然而终究不甘,不放弃者……当然包括所有环保界人士,但标准读者是模糊收入水平、专业背景、年龄大小的普通中国人,其核心特质是:开始怀疑旧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包括个人的和社会的),开始追问环境变化和社会变化的因果,希望寻找新路,重建精神家园与地球家园。当然我们的核心读者收入和学历不会太低,年龄则是广谱的,往往一家老小都可分享其中的部分内容,可以就其中的某些议题一起讨论--但主力读者当是中青年。

当下中国起码有数千万真切感受污染之苦、真正关注环境问题、并且愿意参与改变(如果有人引领的话)的人。我们争取其中数十万人将来成为我们的忠实读者和支持者。特别是环保组织会员及热心志愿者、环保界专业人士(包括环境研究者、环境产业界、环境管理者等),是我们首先争取的对象。

 

2.杂志的功能与个性

 

我们要办的是一份走进家庭、走进人心、推动塑造绿色新文化与绿色新人类的杂志,一份担当催化社会进步使命、有品格有思想、也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杂志。我们的功能定位有四:

 一,揭露典型污染事件,为苦于环境恶化者提供倾诉平台,反映他们的苦恼、困惑和诉求,配合提供相关法律、政策、技术咨询及评论分析,是为最近环境事件的深度报道及评论;

 二,依托我们的学者、专家队伍,帮助关注环境问题者知晓、理解最新科学与思想进展,展示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提供方法与思想的交流平台--这种沟通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不同专业和阶层人士平等探讨和相互启发的契机,是为环境科学技术绍介及环境思想对话;

 三,以优美文字、独到视角、锐利思想,在环境与文化生活结合的交叉板块中,为现实生活中饱受身心污染之苦的人们提供清新的精神食粮,创造不一样的精神家园,在这儿,那些欲寻求新的生活方式的人可以找到向导和同行者,这儿将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平等的新文化的发源地;

 四,通过杂志、网站及相关读者俱乐部、讲座等活动,杂志社也将实际参与到从我做起的环境教育、理解科学、思想探讨、行为改变中去,我们杂志本身(首先是编辑部)也将努力做绿色新文化的塑造者和实践者。

 

◆几个“不”及刊名问题

 

    不打官腔,一定要与官方色彩浓厚的报刊区分开。

    拒绝枯燥、故作高深的表达。在文章保证科学、准确的前提下,一定要降低专业壁垒,与环境类的专业期刊区别开。设定的标准读者是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非环保行业内人,所以凡较专业的词汇都应该做解释,文字要雅俗共赏,直指人心,与日常生活联系,与具体的人联系。

    不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的Ctrl C & Ctrl V“杂志”。在这个网络时代与搜索时代,靠二手三手N手信息当家的杂志能苟且偷生多久?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是别处搜索不到、别人模仿不来的。

    不做普通的生活实用指南类或科普类杂志。其中肯定有贴近生活的实用的科学的知识和指导,但我们不仅提供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希望启发思想与人生层面的思考,我们要办一份熔科学与人文于一炉的美文杂志,人生杂志。因为环境问题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绝非局限于环境产业或环境科技。当然,环境科技与环境产业领域是我们的强项,但不限于此。

    引导绿色消费是我们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也不打算陷于“绿色产品消费指南”的格局。首先光靠“绿色产品”,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所以对于绿色产品的可能消费者而言,他们必同时关注更大范围的环境议题;其次,单纯“绿色产品消费指南”类的杂志并没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与可读性,缺乏竞争的独特优势,在当今的传媒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只关注产品的媒体也很容易变质,难以取信于读者(绿色产品本身往往都难以取信于消费者),如果得不到更多读者的信任,杂志就不会有长远、强大的生命力。

    不跟风追捧时尚,不“四平八稳”,不做欺骗读者的“软文”,不人云亦云……有独立头脑、批判思维。杂志从文字到图片到版式包装,都要“特立独行”。我们不会跟在其他众多时尚类杂志后面,模仿它们,相反,我们要引领新时尚,也许刚开始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显得另类,那是因为我们要探索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提出几个“不”,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确我们要追求的独特个性。我们坚信,不少人内心期待着这样一种独特媒体的出现,同声相求,只要他们与我们的杂志相遇,就将成为忠实的支持者和同路人。

 ……

 

 ●板块与栏目详细说明

 

 内容大致分为十二大板块:方舟瞭望(总编卷首语及最新资讯扫描);风暴眼(最近事件深度报道及评论)“世像”(社会现象扫描,述评类);天工造物(最新科学技术相关文章);思想海洋(新锐思想对话);先锋(个性人物及其绿色探索);民间(环境NGO写真);绿瞳(图片故事);非常道(旅行记,不走寻常路);新新文化(触及人与环境间困境的一切鲜活文艺、著作);非专栏(个人专栏,又绿又专);心镜台(反馈,读者参与板块);“乐居”“食为天”“品鉴”(实用生活栏目)。


分别详细说明如下:


A.方舟瞭望:包括卷首语及最新资讯扫描。卷首语,每期一篇,刊首的总编文章,1000字。浓缩一个主题思想贯穿本期核心内容,结合近期社会观察,体现杂志灵魂与个性。最新资讯扫描,分为
事件法规声音行动人物数字新知等类,总数不超过30条,每条200字。摘编。

 


B.风暴眼:围绕最近污染或生态事件,客观报道,深度挖掘,配合相关资料、专家解读评论,自采或约稿(来自其他正规媒体记者),主打稿5000-6000字,相关资料、评论等2000字,现场图片若干。另外,关于以前曾报道事件的追踪跟进,也放在这一板块内(不定期)。(可考虑与环保部各督查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评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长期合作,挂名,配合,线索)。


世像:社会观潮、扫描,对社会现象与潮流的观察,如介绍慢活族,一种倡导放慢节奏、关注心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时尚。低碳婚礼、低碳婚纱等。(2000字)

 


C.天工造物:最新最好看的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或技术进展报道,科学特稿,可配以科技史知识、实用生活小贴士,编译、约稿或自采,共4000-5000字。往往可在编译外文文章的基础上补以自采内容。邀请年轻科学家主持,帮助选择题目、安排访谈、提供专业评论。

 


D.思想海洋:关于争议环境议题及思想前沿的纸上交锋。敏锐捕捉最新思潮,访谈或组织笔战(约不同角度的稿),或追踪相关研讨会,共3000-4000字。前沿议题、争议议题、敏感议题优先。邀请锐利思想者或实践者主持,组织多方(包括非专业人士)的纸上辨析,或安排访谈。

   
另外,每期刊发3-4篇环境时评。针对(但不限于)最近的环境事件或现象,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E.先锋:绿色人物写真,严格标准,选取有个性、有思想、有行动的人物,写出性情,写出思想,要有故事,同时给人启示。自采或约稿(来自正规媒体记者),2000-3000字;


F.民间:环境NGO写真,给国内环境NGO一个展示理念与实践故事的窗口,自采或约稿(来自正规媒体或NGO自身),特稿。要讲故事,抓典型,见场面,不能平铺直叙。每期介绍一家组织,3000-4000字。


G.绿瞳:反映环境问题或蕴含环境思想的用镜头捕捉与讲述的故事。以图为主,可配精美短文,1500-3000字。约稿或自采。


H.非常道:非常行记,以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风景与风景中的人,于人与环境问题可能不着一字,但尽显思想与精神。在路上,可能没有人说话,也可能众声喧哗。图文并用,当然,但如果你文字的质地光泽被图片所掩蔽,那么你就失败了……2000-4000字。自采或约稿。主稿可配以地图、攻略等。

 


I.新新文化:触及人与环境议题的一切鲜活文艺、著作,介绍与评论,自采特写、访谈或评论约稿,以一篇大稿(3000-4000字)带几篇小稿(书、影视或演出活动的简短评介,每篇600字内);

 


J.非专栏:专栏不专,请自由发挥,请建立你写作的个人品牌商标。我们不想大声叮嘱你文章要跟环境挂钩,其实,看上去似乎不打算与环境有关系,也许是最佳境界之一种。每期4人,每人一篇,每篇1500字。

 


K.心镜台:虽说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现实中,我们的杂志和我们的身心随时都可能沾惹尘埃,请读者帮助我们打扫,纠正我们的错误或为我们的华彩片段喝彩吧,你们和我们,都需要镜鉴,也需要拥抱取暖。以后杂志举办的部分活动,也可在这一板块反映。1-2个页面。

 

     
L.
乐居:有关室内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知识资讯及解决方案,每期围绕一个小专题,灵活运用访谈、实用信息、编译等多种手段。可与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以某种方式合作,利用其专业资源。可与相关高标准企业合作。(2000-3000字)

 

M.食为天:有关饮食污染与健康的知识资讯及解决方案,每期围绕一个小专题,从源头到餐桌,名人或专家访谈,指导绿色采购、健康饮食。可与食品安全研究机构或优质饮食企业以多种方式合作。(2000-3000字)

 

N.品鉴名家收藏(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品茶、品酒、品文化、品生活,示范细致、悠然的生活态度。(2000-3000字)

 

————————————————————————————————————————————

————————————————————————————————————————————


 

◆《环境与生活》杂志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月刊,全国发行,2007年8月创刊,2009年8月起停刊,2010年8月全新改版复刊。现招聘关注环境问题、学习能力强、能独立进行采写的人才3-4名。有意者可将简历和作品发到environmentandlife@gmail.com 

(外地户口也可聘用,但杂志社目前不能解决北京户口,也没宿舍;同时欢迎其他媒体和地方记者以特约记者方式为我们供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