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必虚中,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

(2008-04-03 01:20:56)
标签:

虚中

私物

虚者

圣贤

曾国藩

文化

分类: 转载与评注
    曾国藩《治兵语录》中论“诚实”颇有独到之见。
    他把“诚”的价值抬到了无以复加的变态的地步。“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在他眼中,“诚”是世界万物运作之动力,之机制,之根本。这有点像柏拉图的绝对理念。
    他所指的“诚”是什么意思?如何达到“诚”?曾国藩提出的办法很有意思:人必虚中,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
    “人之所以欺人者,亦以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
    “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者,至虚者也。”
    “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
    我理解,他说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待人接物处事时要虚怀若谷,若无尽的宇宙,不带任何成见,行云流水,毫无滞碍,专心致志。
    竟与“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相通。
    我还不够虚,因此不够诚。
    继续修炼。
 
    为什么中国社会充斥着自欺和欺人呢?我常常看到“至虚”——虚伪的虚,却未见过“至诚”。大概就是因为很多人心中装满了成见和私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