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最近发生的新疆恐怖事件的披露,不断有高官谈到这一话题。终于,人们可以公开谈论中国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了,以往罩在这一话题上的罩子被揭开了,就此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公开谈论并不会比遮遮掩掩、支支吾吾更坏,信息不公开,并不就会更安全、更稳定。
但是看来公开谈论这种“敏感”话题,我们的官员还缺乏经验,说话很不老道,最典型的错误是为了表达官方的自信和威严,有些话过头了,对恐怖分子过于“藐视”,这种藐视会不会被恐怖分子理解为一种叫板呢?
摘录一点报道:
“在会议现场,有记者询问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疑犯是否维吾尔族人,王乐泉点头肯定。王乐泉又说,“疆独”等少数份子正千方百计,企图破坏北京奥运,但这些人能力有限,当地执法人员早前已捣破一个犯罪组织。(《南方都市报》)
“民航总局此后发出内部紧急通报称,歹徒是在洗手间内欲点燃燃料引爆飞机时被空乘人员发现的,有两名嫌疑人被控制,初步查明新疆机场方面安检存在重大纰漏,安检人员出现漏检,险酿惊天惨剧。”(《成都晚报》等)
“这起事件是否暴露出目前的民航安检有漏洞?”听到这一提问,李家祥(民航总局局长)一边快步走出会场,一边马上回答,“目前的安检措施很完善,各个环节都很周密,中国民航有能力确保所有乘客的安全。”
“奥运期间如何防范类似事件发生?”该名记者继续追问,李家祥当即停住脚步,转身面对该名记者,说“针对奥运,民航总局制定了多个方案,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国内外乘客都可以放心”。(《新京报》)
汽油瓶被带上飞机,还不能说明安检存在漏洞?民航局局长说话太“随便”了,缺少点自省和真诚。还是外交部发言人水平高一些:
“秦刚表示,中国总体的安全形势是好的,但我们也决不会麻痹大意。我们将全力以赴继续做好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安保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奥运会的安全、顺利举办。”(新华网)
老人言:最不能得罪的是小人。同理,最不能“瞧不起”的是可以不择手段进行“超限战”的恐怖分子。
制造一场恐怖,其实并不需要多少人手,又需要多大的能力呢?打架不怕力大的,最怕不要命的。
但愿官方的这种藐视只是口头上的,不是行动上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