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与公众,谁才是“红楼梦中人”?

(2007-06-25 20:51:46)
标签:

商业时代

公众

梦中人

分类: 原创·非虚构

“你期待新版《红楼梦》吗?”热热闹闹 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一结束,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便联合在网上做了这样一项调查。最新结果显示(7330人接受调查),67.48%的受调查者担心新版《红楼梦》会不如1987版,新版《红楼梦》面临的最大困难被认为是 “加入了过多的商业元素”(选择比例达71.62%)。 (参见6月18日《中国青年报》及新浪网)

这个调查结果,及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红楼梦中人”等“大型选秀”活动的种种夹缠不清的议论,让我发笑。

好笑的是,所谓艺术所谓文化的田园牧歌早已逝去,商业的艳阳高照,还有那么多人在太阳底下说着逻辑混乱的梦话。究竟谁才是未醒的“红楼梦中人”呢?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拍电视剧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商业活动,在现实世界中,它也一直主要是一种商业活动!政府掏钱拍电视剧(或电影)给大家免费看,就图个别人自己快感或单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事在世界上终究稀有。

不光是电视剧,整个儿的电视台,在现实世界上也主要以商业面目存在,公益的或公共的电视台是有的,但在世界上不占多数,欧洲的老牌公共电视台这几年还要开始考虑挣点钱,增加商业色彩呢。我们的电视台表面上不分商业和非商业,似乎从不提“商业”二字,但就能真的无视它们想挣钱的本能冲动和需要么?

我看不出,商业因素与电视剧的好看会有什么必然的矛盾。也许正相反,商业追求的就是让更多人喜欢,更多人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作品,但也未必是坏东西,1987版《红楼梦》被称为“经典”,主要原因还不是许多人喜欢么?

众人认为商业因素的加入是新版电视剧面临的大困难,其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误判。

所谓商业因素,指的就是那场为期十个月、看上去耗时费钱的大型选秀活动吧。

大型选秀活动怎么就不好了?怎么就会影响电视剧的艺术质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必然。

这种选秀活动至少是一种相对公开和公平的竞争,如果说中国大地上存在一个最适合演“宝玉”或“黛玉”的人,那么通过公开选秀发现这个人的几率,大概不会比导演一个人私下作“大海捞针”式的寻找更低。

当然,依我的个人看法,我不认为世界上存在所谓最适合的“宝玉”或“黛玉”,每个人眼中的“宝玉”或“黛玉”都不同,你有你的看法,导演有导演的看法,投资人有投资人的看法,评委有评委的看法。

选角变成选秀,似乎正是为了讨好“你”的看法,准确点说,是为了你的眼球和钱包。

如果电视剧只是导演表现个人品味的东西,那么胡玫的看法最有权力,她一个人说了算,那么这种电视作秀、群众投票、评委品头论足的选秀活动就十足可笑、万分荒谬;如果投资人可以不顾将来观众喜不喜欢、看不看,可以拍脑袋一意孤行,那么他们搞这种大型选秀就愚不可及;如果电视台从这种选秀活动中得不到钱,也得不到眼球,那么他们瞎掺和这事就是脑震荡。

从投资人的商业角度看,为一部电视剧全国选秀增加多少成本?值得吗?制作人和导演竟会弱智到以为靠大众投票真能选出最好的主角吗?但他们竟然商业成功了。你必须承认他们至少已经开始成功。

选秀活动本身的短信收入、广告收入、吸引的眼球,可以预期的对新版《红楼梦》的关注和相关收入……将来电视剧的好评恶评虽未可知,但电视剧投资人和参与选秀的电视台的商业成功,几乎垂手可待。

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显示,36%的受访者期待新版《红楼梦》,32.3%表示“兴趣不大,但到时会关注一下”,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已经不少,我还敢肯定,另外31.7%的表示“没有任何期待”的人,很多到时也会“随喜”看一看的——哪怕是为了骂它而看呢。

一个亿万人收看和热议的“热带风暴”正在我们的上空酝酿,我可以预报。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成功。这就是商业操作的威力。

如此成功的操作模式,如果没有人去试图复制、重演,尝到甜头的人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玩弄,我才觉得奇怪。

显然,如果没有那么多观众配合、追随,他们就不可能成功。

那么多人,一方面热烈地在商业的热带气旋中随风起舞,一方面却说着“商业因素影响电视剧质量”或“商业文化亵渎传统经典”的梦话,才是最奇怪的景观。

在世界范围内,即使商业电视台也有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即使公共电视台也需要挣点“良币”。像选秀组织者和吹鼓手自称自赞某某选秀活动推广了经典名著和传统文化,就不必要了,名著和选秀,谁沾谁的光呢?像某些人担心选秀之类的活动亵渎经典,误导青少年对名著的认识等等,也言过其辞了。如果有人没有选秀就不读经典,单靠电视剧来接触传统名著,那么,问题出在哪儿?错在谁?

电视或商业没有罪,盲目和浮躁的根源在人心。电视台和制片人才不为你的盲目和浮躁买单,买单的是你自己。在世界的大观园中,颠倒痴狂、呓语做梦的人究竟是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