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深处有座“北冰洋”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地震学家Wysession等人在分析地球地幔的剪力波衰减模型时,惊奇地发现,在东亚下面的下地幔顶部,大约620英里的深处,可能存在大量水体,水量相当于一整座北冰洋。研究者把这片地震波异常衰减的区域称为“北京异常区”。
你用锤子敲一下桌子,就会产生一个震动波,从敲的地方向四周传播,并迅速衰减。研究地震波的衰减数据,地震学家可以知道地下的岩石有多坚硬,并推测温度、含水量等。华盛顿大学的地震学家从超过60万幅的地震图中分析数据,建立了地幔中地震波衰减的三维模型,并发现在东亚下面的下地幔中有一大块区域(显示为红色),会让地震波大幅衰减,但波速的变化却很小——这正是大量水可以产生的效果,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地幔深处发现水存在的证据。
科学家相信,这些水可能是在长期的地质过程中从附近的海洋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中沉入到下地幔的。
不吸烟女性肺癌风险比男性高
抽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是不抽烟者的12到30倍,从不吸烟的人患肺癌者很少,但毕竟还是有的,去年3月从不吸烟的“超人”遗孀、美国女演员丹娜·里夫就因肺癌病逝。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北加利福尼亚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和瑞典跟踪调查了上百万人的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他们的年龄从40岁至79岁,结果发现,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要比不吸烟的男性高。
在女性肺癌患者中大约有20%是从不吸烟的,而在男性中,不吸烟的男性肺癌患者只占8%。进一步的分析指出,没有吸烟史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与患宫颈癌的风险是相当的。
研究者还不清楚为什么存在这种性别差异。
马达加斯加发现稀有盲蛇

一个科学考察队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北部重新发现了一种稀有的盲蛇,这种蛇生活在地下,视力严重退化,看起来像是一条长长的皮肤粉红的虫子。此前全世界仅有这种蛇的两个标本,还都是在1905年发现的。
抓到这条蛇的是德国科学家,送回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之后,才确认是非常稀有的名叫Xenotyphlops
mocquardi的蛇类。它大约10英寸长,像一支铅笔那么粗。这种蛇生活在地下或石头、沙砾下面,避光活动,眼睛非常小,常常是发育不全的,仅能看到物体模糊的影子、分辨前进后退而已。它主要通过舌头及嘴上部的“杰可布森器官”的嗅觉功能来捕食,吃蚂蚁和白蚁的卵、幼虫及蛹。
马达加斯加岛上大概有15种盲蛇,还有一类蠕虫蛇属于盲蛇的近亲,它们早在白垩纪就曾与恐龙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把光线装进口袋带走
哈佛大学的女物理学家列妮·豪与她的同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让光脉冲在一团原子云中停住,然后又在另一团原子云中原样“复活”,似乎把光转化成了可以储存和搬运的物质。这一成果为研制未来更小更快的电脑及光通信系统提供了无限可能。
科学家将一束光脉冲射进一团超低温的原子云中,其中的原子都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光束在其中迅速变慢——变得像骑自行车那么慢,最终在原子云中熄灭,但它会在原子云中留下携带自身信息的“指纹”,科学家再将携带光束“指纹”的部分原子导入另一团超冷原子云中,结果在那里能重新得到一个光脉冲,它的波形、波长等特征与原来的光脉冲完全一样。
转运光脉冲的两团原子云之间相距有一英寸的8000分之一,这个距离对原子尺度来说已经算非常遥远了,它们之间并没有接触,也没有光束穿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