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留,任姓家族的缩影
(2013-03-13 19:56: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记事本 |
大康留,任姓家族的缩影
任咏夏(中国科普作家)
大康留是山东省滕州市区划中的一个行政村,是任姓人集居的大村。在我认识的任姓人中,有两位是大康留人。
我认识任泽健老师的时候,才知道山东大地上有一个古老的大康留村。任泽健老师是一位作家、诗人。他原在滕州日报社作编辑与记者,后来调来浙江省平阳报社工作,于是我们认识了。
拜访任世淦老师的时候,他带我来到大康留村,让我有幸瞻仰了这个逾越千年的任姓人集居的古村落的昔史今貌。任世淦老师退休前系中学校长、滕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全国优秀教师。
大康留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间村落,它和地球上所有的村庄一样,默默地承载着为本村村民提供生息繁衍条件与环境的重负。初来咋看,大康留与别的村庄没有两样,村庄四周阡陌纵横,路河网织;村内巷门交接,烟囱林立;勤劳淳朴的村民早出晚归躬耕田亩。如果你在这里住上一两天,就会对它有一个比较深度的了解。我虽然没有在大康留住上几天,但我翻阅了《山东省志.建制志》、《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滕县志》、《官桥镇志》及一些相关书籍,才了解到大康留蕴藏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且不说村东头的“唐代古槐”,单村北和村南的北周遗址,可知该地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居住,如果说“奚仲造车封薛立国”,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然而,单凭志书上“土著居民”四字,还可以把历史推溯得更加久远。
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肥美土地。它是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面比较平坦。同时临近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水资源相当丰沛。这里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具有光照好、积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较少,以秋高气爽为主要特征。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是条件优越的农业生产区。大康留的任姓人在优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凭借传统的勤劳品格逐渐形成一个鼎盛的家族。虽经历代的人口播迁,却仍然保持着一定规模的氏族群居的格局。
这是一块不平静的土地。从“土著”任姓人的发展,到“奚仲封薛”,西周“封建”时代,任姓人到了鼎盛的峰巅。但自“战国”开始,历代战争的烽烟都缭绕到这里,使任姓人饱经战争的疾苦。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齐鲁大地,也践踏了大康留的土地。然而富有爱国爱乡的任姓人,凭着自己坚强勇敢的性格和任姓先祖神灵的护佑,每次都能够逢凶化吉,有效地保卫自己的家乡,在战争的夹缝里求得生存。
这是一块人文地脉非常厚重的土地。数千年来的历朝历代,这里总能走出名播四方的人物。且不说奚仲与不齐公,也不说任居敬和任择善,单一抗日英雄任振甲任团长就驱除鞑虏保家卫国威慑敌胆血洒战场载入史册。
人类近亲群居是自“穴居”开始的习俗,群居使人类的大脑思维得到进化变得聪明,使人类增强了与自然斗争和生产斗争的能力,特别使群体文明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这种习俗形成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中华神州大地上,各种姓氏群居的现象极为普遍,这种现象也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大康留是任姓人群居的历史村落,全村400来户1400多任姓人口,是一个任姓人生息繁衍进步发展的风水宝地,这块宝地蕴藏着一个家族的人格魅力。
我曾粗浅地探索过任姓文化,也曾走访过较多全国各省任姓人群居比较典型的村庄。规模比大康留大,人口比大康留多的任姓村落尚有不少,但历史比大康留久远的任姓村落尚无同例。任姓源自山东,大康留的久远历史应该是无疑的。
我曾粗浅地探索过任姓历史人物。任氏女性贵为帝母、帝后的有多位;任氏男性除了没有沾过帝位外,担任过历代王、侯、将、相的人却为数不少。而通览大康留的《任氏族谱》,其中记载的任姓历史名人为数也众。他们虽然没有威名显赫,但他们的功绩也载入史册,与中国历代名人齐名同榜。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地脉的大康留,多么像一个从遥远历史源头走过来的任姓家族的缩影。
任泽健老师调来平阳县工作后,曾先后担任平阳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县科技局副局长、监察局副局长等职,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平阳县文化发展的领军人物。他曾协助各部委局编撰过数部志书和反映各条战线工作成果及平阳县历史文化的书籍;领导和辅导平阳县文化队伍开展文学创作,对平阳县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他还热心任氏文化事业,经常支持和参与平阳县任氏家族的系列文化活动。因此,任泽健老师的祖籍虽然远在山东的大康留,但却无间地融入了平阳县的任氏家族,平阳县的任姓人也把他看做是自己家族的一员。这是一种多么厚重的任姓情脉。
任世淦老师退休后,倾尽个人全部的力量,历经8年行程7万里、自费调查日军杀戮中国人民罪行,共走访了1050个村庄,行程数万公里,访问了1000余位知情人,拍了一提包胶卷,“笔记”记了100余万字。他搜集整理的整个鲁南地区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所犯罪行的证据资料,已被国家有关机构收藏,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新闻人物。他也深度探究任氏历史文化,造诣极深,经常撰写和发表分量厚重的博文,彰显任氏家族的辉煌。我认识任世淦老师后,他那种热爱任氏家族,热爱任氏家族文化的情怀,他对学术研究那种执着严谨的精神和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我。
任世淦老师和任泽健老师是整整两代大康留人,然而他们共同的精神品格也凝聚成任氏家族的传统缩影。
2013年02月08日于浙江温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