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古 团
新年的假期刚过,妻就张罗起做毛古团来。
毛古团是一种时令食品,其原料是用糯米和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用水浸泡后打成(或推成)米浆,滤去水分,然后用这种米浆包上馅蒸熟即可食用。
每年元宵节是吃元宵,闹花灯的日子。通过闹元宵,欢庆过年的结束,喜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毛古团作为一种特殊的汤元,也成为很多地方闹元宵的一个内容。毛古团与汤元有很多共同点:它们的基本原料都是糯米,只是汤元中糯米的成分多一些,毛古团的糯米含量少一些。它们都是在元宵节食用,只是汤元已经商品化,在超市随时都可买到,全年都在食用;而毛古团目前大多在老百姓家中自己生产,仅在元宵节食用,时令性更强。它们都是园形,代表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汤元大多包甜馅,香甜迷人;毛古团大多包咸馅,余味无穷。它们食用均方便,汤元一煮就可食用;毛古团一蒸就可解馋。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汤元已可批量生产,市场随时可以买到;而毛古团目前仅能手工制作。当吃到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时,其快乐的心情是单靠购买就可食用的汤元所无法比拟的。
制作毛古团的过程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为了赶在我们的几个侄男侄女在返回单位上班(上学)前吃得到毛古团,妻曾月初七就到集市打听何时有售,初八早早起床,步行30多分钟到集市第一个买回糯米浆。在家把腊肉(正好处理大家都不愿食用的肥腊肉)、豆干、胡萝卜切成很小的细丁,伴之姜、葱、蒜、辣椒粉、花椒粉炒熟,馅就制成。还未包,单闻馅的香味就勾起人的馋虫,口水不自觉漫了出来。包毛古团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路。由于糯米浆容易散,而毛古团又要包进一定量的馅才好吃,所以毛古团很难包拢,这边还未捏拢那边又散了,有时好不容易捏拢了,旁边又开了口,只好另揪一坨面补在上头。在嘻笑声中我和妻探索着,慢慢悟出了门道,一个个雪白可爱的毛古团源源不断在我们手下产生出来。当第一锅毛古团蒸熟时,我和妻迫不及待冲上起,一人抓起一个丢进口中(尽管很烫),只觉得又香、又软、又糯、又绵,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妻做好毛古团后,不顾乍暖还寒的天气,乘车把毛古团分别送到亲戚、朋友家。当我看到她不顾辛劳,出门送毛古团时,我感觉她送去的不仅仅是一种时令食品,更是她对亲戚朋友的新年祝福,是她的一颗慈祥而又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