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火炬手》的四个败病
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飞向春天》已落下帷幕,总体水平不低,央视收视率及满意度调查比2007年又有所提高。很多节目创新出彩,观后让人耳目一新,赞其高超,如舞蹈《飞天》,杂技《激情爬杆》等。但也有少数节目观后让人倒胃口,小品《火炬手》就是一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品《火炬手》也许会获得部分人的好评,但笔者及家人在观看时,却众口一词,看到了该作品的几处败病:
生编硬造
29届奥运会2008年在我国举办,百年难遇,争当奥运火炬手人人争先,十分光荣。小品《火炬手》宣传奥运本无不妥,可用调侃的方式实在让人难于接受。奥运火炬手代表我国各族人民的形象,选拔有着严格的要求,尽管白云、黑土为辽北农村“知名人士”,但七八十岁的年龄,颤颤巍巍的步态,与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奥运火炬手难以划等号。用现场网络投票加脑筋急转弯答题的方式似乎增添了笑料,什么“广下面一个木是床,两个木是双人床,十个木是开铺……”,实则背离奥运火炬手选拔的原则,误解了奥运精神。
落入俗套
知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宋丹丹合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丰富,笑料包袱自然,表演恰当到位,当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春晚节目一等奖,今天再看,仍感余味无穷。《昨天、今天、明天》的大获成功,催生了白云黑土系列,遗憾的是:这个系列小品是“半夜玩龙灯,越玩越转去”。电视观众已掌握了白云骄横跋扈,自以为是的脾气;也知晓了黑土卑躬屈曲,低三下四的特点,更熟悉了两人相互拆台,互相揭短的风格,这种风格可以让观众欢笑一时,却难于让观众欢笑长久。实在是算不上高雅的手段。
迷信色彩
白云在做最后陈述拉选票时,先是大谈了一通所谓自己与火的渊源,继而引出火炬手非己莫属的结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搬出已去世30年的母亲来说话。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扬言谁与她竞争,在阴间的父母亲就会把谁带走。而她的竞争对手—老伴黑土竟然举手投降,放弃最后陈述,原因就是害怕丈人丈母把自己带走。作为文化水平不高,又自以为是的农村妇女,在谈话中流露出一点迷信东西不足为奇,问题是在小品《火炬手》中,迷信的东西被反复渲染,又是在竞争奥运火炬手这个光荣位置上,就难脱宣传迷信的干系了!
节奏松散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播出更多的内容,时间十分宝贵。从媒体上得知,很多精彩的节目由于时间的关系被忍痛割爱。但在《火炬手》的演出中,我们感觉的是整个节目的节奏自始至终比较缓慢,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潮,甚至有拖延时间之嫌。不仅有与奥运知识无关的“脑筋急转弯“式抢答题,更有黑土当选火炬手后发表感言的吞吞吐吐。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黑土谈获胜体会两次接不上话来,只好用自己带头鼓掌来掩饰。从剧情来说,此处毫无鼓掌的道理,倒是有掉档出错的嫌疑。
赵本山和宋丹丹是一对小品黄金搭档,在春晚的舞台上给全国的老百姓带来过无数欢乐的笑声。可惜的是,再优秀的演员也不能让平庸的剧本出彩,甚至影响原来形象,这就是我们全家观看小品《火炬手》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