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的局限
基金定投是近年来基金公司开展的一项新业务,在与相应的基金公司签定定期定额欠款基金的合同后,基金公司每月从你的帐上自动扣款,购买相应分额的基金,在一定的时间后,定投的基金可以由投资者一次性赎回。其方式与银行原开展的零存整取十分相似,不同的是零存整取是在确定利率的情况下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而基金定投。每月虽然投入金额一样,但由于受资本市场的变化,基金净值不断发生改变,每月买入的数量不一,到期按基金份额X净值-手续费结算。
毋需质疑,基金定投对无暇光顾证券市场,又想得到资产性收入增值,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是一个“懒人”办法。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的探索,我参与了一只基金的定投,通过半年的实践发现基金定投的一些不足,考虑再三撤消了定投。
影响家庭开支:参与定投后,只要账上一有钱,基金公司就会“毫无情面”的划掉。家庭无事还好,一旦需用钱,就会捉襟见肘,难于应付。尽管定投前已经考虑留有余地,但家庭用钱又有谁能说的那么准呢?
经常买到高点:每月股市波动幅度较大,高低点相差近千点,使定投基金的成本增加。我参加定投的基金就有过股指上涨几百点,但股价下月比上月还低的情况,问题就出在基金扣款在最高点,虽然从长期的角度讲,这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定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常出现也会产生副作用。
失去选择权利:参与定投,就与这只基金结缘,不论这只基金好坏,都要伴随到底。尽管参与定投前有些人也许做过分析,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好的基金以后难保说好,这当中还包括基金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由于合同在身,也就失去了更换的权利(当然投资人也可以撤消定投)。
难于掌握动向:参预定投基金,就会忽视证券市场走向。虽然从长期角度讲,我国的经济主体是向上的,但不排除一波三折,前途光明难掩道路曲折,有牛市也有熊市,定投进入熊市,每月照买不误,摊薄的是自己的利润,减少的是自己的利益,亏钱也是完全可能。
其实,基民不参与定投,自己更好买基金。资金宽裕多买,资金紧张少买。;股市下跌多买,股市上涨少买;好公司基金多买;差公司基金少买或不买;牛市时多买,熊市时少买或不买。每月如定投一样投一些,尽管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但享受是主动投资的快乐和收益的增加,何乐而不为?!
基金定投是适合“懒人“的办法,勤快的基民最好不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