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免礼金”的尴尬
一对从外地回宜办喜事的新婚夫妻,在结婚请柬上赫然注明:“谢免礼金”四字,表明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婚庆理念,可最后的过程是在婚礼结束后,还是收到很多红包。(见10月3日《三峡晚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交流日益增多,请客送礼之风日盛:婚丧嫁娶、乔迁提干、升薪晋职、金榜题名、喜得贵子(女)……都要大肆宴请、以至各大酒店、饭庄人满为患,大型婚宴甚至要提前一年才能订到桌席。面对如此众多的请柬,被请者常常有“不堪重负”之感。请客就要送礼这是人之常情、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这对新人敢于面对传统,大胆亮出了只请客、不受礼的旗帜、这是对传统的颠覆,这是对新风的向往,值得赞许。
剖析这对夫妻“谢免礼金”的本意,一是对传统习惯的挑战,身体力行新事新办;二是减轻亲朋好友的经济负担
;三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婚礼喜庆;四是缓解收礼后的自身压力,不收礼就不存在还情,在外地工作以后回家还情也有诸多不便。虽然这样在经济上有所损失,但在经济上得到更多自由。
这对新婚夫妻“谢免礼金”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如愿,请客者和被请者都面临着尴尬境地:被请者的尴尬在于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不送礼参加宴请既失面子,又恐小气,还有吃白食的嫌疑,还不如送上礼包。但请柬上又标明“谢免礼金”叫被请者如何是好?请客者的尴尬在于良好的动机难于得到理解,被请者参加婚宴送上红包收还是不收?收红包有违初衷,不收又怕得罪亲朋好友,以后不好打交道。真是进退两难。
此事最后的结果是:婚礼当天大多数亲朋好友还是送上了礼包,酒足饭饱,婚礼圆满结束.看来传统理念根深蒂固,改变这种观念尚待时日。我们期待,这对新婚夫妻婚宴“谢免礼金”的做法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得到实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