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项原则定药价叫好!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5日公布了《医药价格工作条例(暂行)》,明确指出,制定医药价格必须经过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或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体讨论、集体审议的程序,自今年3月1日起执行。(据新华社2月25日电记者刘铮)。该条例的颁布为药价贵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解决良方。
“看病贵”是近几年老百姓反响十分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也是代表们议论的热点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不能说不重视,
至去年底,由政府物价部门联合其它相关部门确定的药品降价已多达二十余次,平均降幅在30%-50%以上。很多药品的降幅甚至达到匪夷所思的90%,涉及的种类也基本涵盖了国产药、进口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多达几千种。但老百姓基本上未享受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到医院看病仍然感到药价很高。究其原因,除政府公布降价、利薄的药品医药公司不再经销,医院也不再使用,而换用价格高昂的新药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药品初始定价不合理,给药价高悬、“看病贵”埋下了隐患。
对于我国药品的定价规则,一般老百姓不得而知。但定价的不合理,定价规则的不完善,其中的猫腻老百姓也能看出一二:从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的落马,到下属几个司司长巨额
受贿的败露;从美国一年仅新批一百种左右的新药,到我国一年审批高达一万多种的新药;从药价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价,到很多药品的降价幅度可以高达50%以上(其它行业的产品好像没有如此幅度降价的);从政府公布的降价药品难寻踪迹,到各种新药药价居高不下;从人均医疗消费的持续上升,到老百姓仍然强烈感觉“看病贵”……无不证明了我国药品定价的不合理、不规范、不为民。占医疗消费大头的药品如果定价不合理,解决“看病贵”就只能是空谈!
我国传统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强调标本兼治,对“药价高”这个疑难病也应效仿。如果说反复降价是治疗“看病贵”的标,那么从药品定价的源头上抓起就是治本,只有标本同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医药价格工作条例(暂行)》为标本兼治药价虚高开出了良方。
高高在上的药价能降下来吗?老百姓期待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