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杏林随感 |
使医生头痛的几种病人
医生是处理疾病的“工程师”,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按理讲,医生只会医治病人的头痛,而不会被病人弄得头痛的,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就有几种病人使医生“头痛”:
自以为是型:有病人自以为懂医,不等医生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考虑诊断,自己就给下了诊断,“我是**病,要用**药,你开处方吧”,俨然医生成了他的秘书。问题是,医生的处方不是杂货摊的便条,医生开出是要负责任的。
寻亲攀友型:看病不先讲自己的不适,一开口就套近乎。什么院长是我三姨的邻居哟;主任是我哥哥的同学哟;某局长是我远房的表亲哟……半天还弯不到说出自己的病症来。叫接诊的医生不得要领。
悲悲戚戚型:医生还未问话,就哭个不停,哭的内容是乎与疾病有关,又好像无关。医生上去劝吧,越哭越凶;不劝吧,不知哭到何时?后面就诊的病人还直嚷嚷。
滔滔不绝型:不等医生开口,话就像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从萨达姆上绞刑到联合国秘书长易人;从物价的不断上涨到超女的歌会;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关灯;从不适的初现到自己的感想……说话中还不容医生打断,让医生哭笑不得。
抬杠叫板型:有病人喜抬杠,不说症状就要医生诊断;你问东他偏要答西;你谈病情转归他问“要不是那样呢?他甚至还要医生给下保证。临床医学是门深奥的学问,很多问题到今天仍在探索,那个医生敢随便乱承诺。
刨根问底型:到医院就诊把自己的病摸清是应该的,但有人超出正常范围,打破砂锅纹(问)到底,让医生不知所措。你根据检查结果告诉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可以从什么叫病毒?问到病毒是什么东西?随发现的?哪一年发现的?有多大?发现的科学家叫什么名字?哪国人?为何取名“病毒”而不是别的名字……还未问完,医生的脑袋就变大了!
千变万化型:向医生陈述一会儿是头晕,一会儿是腰痛,一会儿是腿抽筋……医生根据病人主述检查,他又改成咳嗽;刚做完相应检查准备开方他又说不头晕,拉了几天肚子忘说,要医生重新检查。开处方后一会儿嫌打针疼要吃药,一会儿又跑来说吃药来得慢要点滴,你说叫人着急不着急。
缺乏信任型:未看病先查医生“户口”,是正规大学还是中专毕业?看病有没有把握?你先看,不行我就去找专家……以怀疑的心态要医生给他或他的家属看病,这个病让接诊医生怎么看哟。
俗话说: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以上类型的病人尽管不多,但一旦碰上一个两个,也够让接诊医生“头痛”一阵子的,看来医生这碗饭也不好吃哟!

加载中…